06

培养什么人? 2023年09月06日

付志刚 李魏洋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培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的重要命题提供了根本指引。

培养信仰坚定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面对世界格局的快速变化与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教育更需要不断强化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是什么要搞清楚,现在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从教育立场上鲜明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就是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培养勇于担当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构成了时代新人的核心,它们依次回答了时代新人“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问题。

“有理想”是做时代新人的先决条件,青年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厘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紧跟党的号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成为国家信任和人民青睐的奋斗者、搏击者;“有本领”是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青年应勤于学习,持以求知,学以致用,脚踏实地,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担当”是时代新人的必备品质,青年要具有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一方面需要国家依靠教育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进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个人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奠定了主旋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引导和精心培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应树立“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培养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才是对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只有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培养创新创造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培养具有创新自觉、创新使命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学校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是一场涉及理念、制度、方法、技术、资源等要素的系统性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警惕“形式训练”老路,不能将拔尖创新能力的识别、筛选和训练作为重点,应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不是筛选出一小部分学生予以单独培养,而是应面向绝大部分学生,改变整体教育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冒出来”的多样化评价制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先任务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研究生阶段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进而带动整个人才培养链的质量提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