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2年04月29日

崇州 以人民为中心 绘浓城乡幸福底色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地处成都平原核心腹地的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理格局孕育出百里沃野、沟渠交织的秀美景致,7931个小区(林盘、院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点缀在1090平方公里的川西大地上,演绎出4000多年农耕文明史。

近年来,崇州市系统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坚持突破城市社区坚冰,深度耕耘乡村社区亮点,创新探索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大美城乡正加速形成。

如今的崇州,城市车水马龙,乡村阡陌交错。行走其间,处处展露新“颜值”,现代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城和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立足当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崇州积极探索郊区新城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表达方式,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低碳公园社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重构管理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原本以为办手续很麻烦,没想到这么方便,到现场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就在家门口,还不用排队。”昨日,在崇州市隆兴镇“321”社区发展治理中心,办理完经营餐饮所需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李女士,转身就来到旁边的图书沙龙,查找相关书籍,学习如何经营餐饮。

隆兴镇“321”社区治理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天府好粮油“321”产业社区(包含中和社区、千功村、灵通村、群安村)区域内的社区居民、市场主体、产业工人、科技人员、外来游客五类人群,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按照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能力“不降低”原则,崇州市下沉175项民生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提供便利、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同时,中心还提供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图书沙龙等群团活动场地,有效供给政务、生活、产业、群团“四大服务”。

“两项改革后,面临城镇空间结构重塑、行政半径扩大、公共服务布局变化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管理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在被撤并乡镇试点建设社区发展治理中心,是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基层公共服务不断档、行政管理不缺位’的深度贯彻。”崇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深度结合,崇州以重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镇街+工作站+社区”基层治理架构。目前已建成15个社区工作站和2个社区治理中心。

如今在崇州,城乡社区服务内容更丰富、质量更优质、特色更明显:大划街道共享社区工作站通过组团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等,快速响应群众诉求;崇庆街道白碾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崇阳街道永康社区采用培育自组织,开展小区居民自治、小区环境综合治理等行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居民纷纷表示,“如今的社区,服务太好了,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示范建设全域推进

打造美丽家园 享受幸福人居

走进元通镇季家林盘,丛林掩映下,灰白相间的川西特色民居若隐若现,家家户户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环绕,书写着“林盘新绿入眼来”的惬意。

林盘焕发新颜的背后,是季家林盘86户村民投工投劳、众筹资金的努力。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社区基层治理大背景下,元通镇季家林盘按照“党建做抓手、乡贤当引领、群众唱主角”的一核多元同心共建的模式,诠释天府老林盘的蜕变,实现林盘景观化、景区化。

林盘改造工作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中有序展开,村民自发分成汽车运输组、修枝剪叶组、移栽树苗组、砖头瓦块清理组有序进行整治工作。劳动力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些材料急需购入,资金从哪儿来呢?经过商讨,大伙儿一致认为不能等、靠、要,决定采取众筹来解决。乡亲们排起了长长的筹资队伍,你三百,我五百,他一百,凭自身能力众筹资金美化家园。

短短十天时间,大家自发筹资、筹劳折资、筹原材料折资已超过10万元,装饰围栅2000多米,小径铺设1000多平方米。

林盘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村民的赞叹声不绝于耳,“现在林盘基础设施都完善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了!”元通镇季家林盘成功入选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

同样的变化,也在崇州市其他地方上演。红色打卡地——学习强国主题公园所在地廖家镇全兴村,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环境配套缺失、环境脏乱差。成立了林盘治理小组后,群众积极筹资30万元、筹劳7000小时,完成了吕家林盘和张家巷子的整治,有力助推了学习强国主题公园各个空间场景的打造建设。从出门是稀泥到出门是公园,全兴村的村民体会到了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的美好。2021年,廖家镇全兴村成功获评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示范是标杆,是榜样。从成都市级示范,到四川省级示范,都是崇州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结出的硕果,也是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崇州以“示范”为定位,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韧劲和魄力,全域推进。近年来,崇州市围绕党建引领,以服务场景、文化场景、生态场景、空间场景、产业场景、共治场景、智慧场景等七大场景着手,分类分层开展示范社区和示范小区建设,以“沉浸式参访交流+主题培训+专家诊断+竞进拉练”的模式纵深推进全域示范建设,带动全市示范建设质量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共创建成都百佳示范社区19个、百佳示范小区9个,成都市级示范社区53个、示范小区17个。

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乡村治理“硬核”能力

面对千差万别的城乡社区,选择合适的路径是实现善治良序的关键之举。以发展牵引社区治理,以治理成效促进发展,便是值得探索的路径之一。

羊马街道民乐村,由原漕溪村和猫渡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面临着资源整合难、生态价值转化难、农民增收致富难的“三大难题”。为破解资源整合难的问题,村党委牵头对域内土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理清“家底”:林盘里有一处碉楼,还有一处嘉庆年间修建的古井,林盘及周边还有千亩苗圃园地等乡村田园景观。

秉持商业化逻辑,引入市场主体,民乐村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因地制宜引入香野趣味、王家堡生态火锅、川西盖碗茶等特色餐饮产业,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分配机制等形成良性循环,为村上约400个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集体年创收约30余万元。

“利用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反哺社区治理,才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民乐村采取“3322”的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即收益的30%进入村集体账户、30%进入小组账户、20%作为基础设施维护费、20%用作全村扶幼助残等慈善公益。

不止于此,在白头镇大雨村,通过“折资入股+社员筹资+市场投入+项目补助”模式,筹措发展资金2800万元着手打造“大雨村·幸福里”林盘。依托林盘,引进成都伽地社区音乐厅资源后,打造出音乐盛宴、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米酒清吧等特色消费场景。自2020年5月正式营运以来,“鲜道·幸福里”林盘累计营业额超过2330万元,其中3成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普惠全村居民分红、公共事务。

崇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经济发展在推进乡村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和意义,相比直接的经济收入,集体经济作为集体共有,能有效构建起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乡村社区共同体。

鼓励乡村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治理的“硬核”能力,近年来,崇州市出台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双二十条”及5项配套制度。现已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63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179个,总资产7.03亿元,实现总收入2.03亿元。下一步,崇州市将继续推动乡村社区盘活集体资源,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持续增加集体收益,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图片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 2022-04-29 1 1 成都日报 c97604.html 1 崇州 以人民为中心 绘浓城乡幸福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