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住在小区的党员,大家可以进群,看能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锦宏骏苑北区发生疫情后,武侯区望江街道党工委、老马路社区两委迅即行动,由小区党支部书记赵林在小区业主群里发起了集结令。不一会儿,小区党员纷纷入群,包括赵林在内的15名党员组成的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就这样成立了。
在此次疫情中,成都市各级党组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控效能,抓严抓细小区疫情封控要求,在严峻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老马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19疫情防控临时指挥部”的指示牌赫然在目。街道党工委、社区两委、社会组织成员组成的20多名临时指挥部成员的椅背上都搭着红马甲和遮阳帽,一有情况,随时到现场。
街道社区在防疫一线设立指挥部,分设秩序管理组、物资配送组、核酸检测组、垃圾处置组、关爱服务组、信息采集组6个工作组;同步成立南府锦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迅速集结小区内的党员进入支部,建立内线志愿服务班组;具体做到分层分级、各司其职,做到定人、定岗、定责,有序铺开封控工作。
“你家里有老人吗?有小孩吗?”“请问我们小区有哪些人是特殊人群,比如透析病人、孕妇、不能自理的人员,以及独居老人,麻烦马上报一下,备注一下人名、电话号码。”小区刚封控的一两天是最忙的,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敲开门,反复确认住户的需求,建立特殊人群服务台账。虽然有电梯稍稍减少了他们上下奔忙的劳累,但穿着防护服的他们常常是汗水湿透衣背好几次。
在对封控小区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过程中,一位63岁的居民需要每周一、三、五做透析,还有一位42岁的高龄产妇预产期就在8月初,还有几位老人需要定期买药……这一本爱心服务账清楚印在老马路党委副书记胡海焘的脑海里,还不满30岁的他挑起关爱服务组组长的重任,24小时接应内部送药送医需求,去年做完甲状腺手术不能熬夜的他有一天只休息了2个小时。“居民看病的事是大事,我们辛苦也是应该的。”胡海焘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朱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