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2年11月08日

繁荣文艺 服务人民 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入不竭的文艺动力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多天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成都文艺界持续引发广泛讨论和热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将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纲领性文献。

近年来,在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文联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团结引导作用、彰显文联系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暖民心、惠群众,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热情服务中心大局、勇当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生力军,持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文联自身组织建设取得新进步。

发挥团结引导作用 彰显强大凝聚力向心力

近年来,成都市文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牢牢把握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文联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高标准高质量办好“蓉城文艺宣讲团”,让文艺家在中心任务、重点工作上发出声音、彰显力量,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队伍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文艺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共同宣言》,成立成都市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在2022年全国文联首次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高品质高水平办好《青年作家》《草堂》《成都文艺》等传统纸媒,建好“蓉城文艺”微信公众号和成都文艺网等新媒体,为文艺家搭建展示、展播、展演的良好平台。编纂《四川新文学大系》(30册)。积极开展文艺采风,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文艺创作、展陈、活动,其中12位书画艺术家集体创作的20米长卷《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彰显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的鲜明特质,以饱满热情讴歌新时代新征程,生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成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多举措多渠道发掘培养文艺人才,成都市文联以培养、发掘、扶持、资助中青年文艺人才为己任,锻造了一支梯队式、全行业、全覆盖的新时代文艺人才队伍。加强“传帮带”,举办老中青艺术家座谈会,促进人才队伍成长。组织文艺工作者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举办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500余人次。签约作家189人次,其中4人次获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签约作品连续三届入选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资助书法、美术、音乐、摄影、舞蹈等中青年艺术家50余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扎基层暖民心

文艺志愿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文艺为民惠民水平。2017年3月,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同志和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同志对成都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用情用力服务市民,“订单式”开展文艺结对帮扶活动700余次、“天府文艺名家讲坛”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50000余人次。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邀请艺术名家来蓉举办讲座,引入精品剧目公益演出。

全心全意提升质效,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开展艺术鉴赏进校园、社区艺术周,举办演出、讲座40余场,线上累计3638.6万人收看。

与时俱进完善体系,建立健全《成都文艺志愿服务基地管理办法》,构建文艺志愿全域服务网络,成立“成都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打造“成都群团服务馆——文艺鉴赏馆”,推动优质志愿服务力量下沉。

发挥“两个优势”热情服务中心大局

勇当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生力军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中彰显成都文艺界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8.25”疫情防控中,成都市文联坚定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发出文艺助力疫情防控“倡议书”。全市文艺工作者累计创作文艺作品8000余件,录制网络公益微课堂85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艺术报》等媒体转载转发,市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党员文艺工作者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众多文艺工作者积极助力社区服务,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全市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热情主动开展主题创作、用心用情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广泛传播正能量,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踊跃参加省、市文联组织的云展播、云讲堂,丰富市民居家文化生活,始终扎根人民沃土中。

2019年3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花落成都,成都市文联主动打破思维定式,拜访名老艺术家、策划主题创作,前后历时两年,组织实地踏勘50余次,创作文艺精品100余件,为大运村公共区域征集了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作品15000余件,遴选3000件用于展览,全力做好了大运会贵宾区艺术品展陈、大运村内文化活动及一场三馆、大运村公共区域艺术品展陈工作,积极贡献文艺力量,彰显文艺社会价值。

近年来,市文联始终坚持文艺品牌打造,丰富内容、拓展内涵、提升价值,增强影响力和美誉度。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七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上,8位知名青年作家获奖,颁奖地永久落户东安湖。截至目前,成都市文联已举办5届“成都国际诗歌周”、7届“华语青年作家奖”、4届“草堂诗歌奖”,累计奖掖62位青年作家、28位诗人及评论家,其中1人获茅盾文学奖、6人获鲁迅文学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导向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元旦,市文联、市广播电台联合创办了新媒体数字传播产品“你好成都”声音日历,通过微美好、微幸福、微文化的短视频形式多维度、多侧面呈现文化成都、文明成都、大美成都、幸福成都的城市魅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搭建展示艺术作品的平台,获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好评。创新策划实施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打造全国一流摄影品牌活动。

加强机制体制创新

文联组织建设取得新进步

扎实推进系统创新实践,系统加强基本建设,着眼于打基础、立长远,持续提升文联系统组织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增强社会影响力。

贯彻落实市委“三个做优做强”,创新推动城市新区文联建设,汇聚整合文艺资源和力量,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城市进步。积极推动成立文联机关党委,加强协(学)会党组织和工作规程建设,扩大协(学)会党组织覆盖面,研究制定“文艺两新”工作实施意见,增强凝聚力。系统规范加强文艺创作基地和文艺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人民。全面加强文联工作和文艺作品的公众传播,近一年来,各级主流媒体对优秀文艺工作者、文艺作品和文联工作创新实践的传播宣传已达150余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下一步,市文联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地、热忱地、系统地、深入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文联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部署,坚持紧随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心怀天下,坚持弘扬正道,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将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出精品、出人才,坚定走好新时代文艺赶考路,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实绩,奋力书写成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新时代文化强省、世界文化名城贡献更大的文艺力量。

成都市文联供图

--> 2022-11-08 1 1 成都日报 c106552.html 1 繁荣文艺 服务人民 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入不竭的文艺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