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网的持续延伸,不仅串联起每一个市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便捷通畅的交通,已日益成为城市活力的有力引擎。
回首过去的一年,成都的哪些对外通道已被打通?展望未来,交通领域又该如何助力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服务保障“三个做优做强”和产业建圈强链,为成都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交通力量?近日,记者对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翼刚进行了专访。
紧抓重大项目
未来的成都内联外畅
通达全球
“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围绕‘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策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王翼刚表示,目前,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着力以项目促投资,形成新的交通投资增长极,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形成内联外畅、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势。
随着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成都交通也依托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从成渝中线高铁到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一个个联通都市圈、唱好“双城记”的项目不断上马背后,是成都聚焦全国“交通极”定位,加快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在便捷客运之外,成都也将建圈强链作为交通项目建设的一大抓手。“对我们交通领域而言,做好产业建圈强链,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王翼刚表示,成都市交通运输局通过认真梳理,决定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加快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具体而言,通过策划储备3个铁路专用线项目,5个物流港(园)项目,优化物流货运枢纽布局,提升货物综合运输效率与质量,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
王翼刚介绍,下一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强调度协调,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一项目一专班”推进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全力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同时,加快前期工作,全力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力促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还将进一步做好铁路、高速公路、市域快速路和客货运场站枢纽等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和政策资金支持。
着眼惠民助企
以实际行动
促进交通运输业再提升
通达的交通,关联着千家万户,也是产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成都完成公路货运量32256.3万吨;累计开行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定制客运线路109条,投放车辆1000余台,2022年运送乘客256.74万余人次……过去的一年,在疫情影响下,成都的交通运输业缘何平稳前行?
“我们主要是通过税费支持、物流专项再贷款、政企沟通交流等方式来落实交通运输业纾困扶持。”王翼刚介绍,市交通运输局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等税费政策减免申报。此外,还严格执行通行费优惠,对符合条件的货车通行费予以降低。
为解决物流行业资金问题,市交通运输局还会同相关单位联合举办全市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邀请相关金融机构解答物流货运“两企”“两个”群体申办专项贷款遇到的困难问题,现场研究解决专项贷款落地中的堵点、卡点。王翼刚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6家货运物流企业获得了7.1亿元低息物流再贷款资金支持。
保障交通运输行业“逆势成长”,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王翼刚告诉记者,《加强货车司机合法权益保障十二条措施》《支持道路货运行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支持着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政策的引领下,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司机之家”则帮助解决货车司机群体餐饮住宿、社保服务、社会保险等“急难愁盼”问题。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