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怡心湖畔,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就矗立在那里,医院门前有条蜿蜒而过的河流,岸边是公兴康养公园。这所全新的公园式医院以明晰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与周围景致相互映衬,在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医院的生机与活力。
始建于1950年的市七医院如今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2019年,天府院区的投用让该院从此走出新南院区这个逼仄的空间,形成“一院两区”的发展格局。一旧一新两个院区如何协调发展?医院如何凸显特色让患者“用脚投票”?未来该院会是怎样的?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该院院长李昌林进行了专访。
重新认识七医院:
它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说起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老成都”对它印象深刻:位于致民路,被一条马路分割成两块,地盘狭小,房屋陈旧,虽然与周围的居民楼有强烈的融入感,但逼仄的空间仍让人感到拘束。空间上的掣肘是该院一度难以实现跨越发展的原因。但在2019年,天府院区的投用让该院终于挣脱了空间上的束缚,并快速晋升为一所大型三甲综合医院。
新院区投用,刷新了大家对市七医院长期以来建立的刻板印象。李昌林院长告诉记者,全新的市七医院从此形成“一院两区”的发展架构,它由天府院区和新南院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3亩,其中天府院区占地126亩,新南院区占地27亩,实际开放病床数达到1800张。
“大家需要重新认识七医院,它已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医院了。”李昌林说,重新认识市七医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环境上的变化:天府院区从外环境上是一所公园式医院,能带给人身心上的愉悦感,内环境宽敞明亮,服务设施齐全,流程设置优化,让患者就诊方便舒心。
其次是两个院区功能上进行了精准划分:按照地域特点,新南院区辐射区域以老年病患肿瘤康复群体居多,所以建设全科医学中心及肿瘤康复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多系统疾病及肿瘤康复患者就医需求;而天府院区辐射面更广,以外科及急危重症救治为发展方向,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
最重要的变化,是“现代化医院”的诞生:天府院区的投用,加上将于2023年投运的三期项目,市七医院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医院,它正在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精良、管理规范、人才一流、技术精湛、环境优雅”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一流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医院将全力打造成区域知名、成都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建特色鲜明的医院:
让患者准确找到治疗归属地
如今,成都的医疗事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代,三级医疗机构数量在不断上升,医疗条件不断在改善,人民就医及健康需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一家新晋三甲大型综合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如何去突显自身优势,彰显医院“个性”?李昌林院长说:“我们要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让患者更为精准地找到治疗归宿。”
市七医院也是成都市肿瘤医院,肿瘤的精准治疗及微创治疗是医院的特色之一。该院是成都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肿瘤科有4个病区,集纳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上也走在全市前列。“我们强调专家个人能力的提升,更强调团队作战能力,同时强调先进设备在诊断和治疗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多种能力的叠加,铸就了我们肿瘤学科的强大实力。”李昌林院长说。
他以肺癌和肺结节为例告诉记者,该院是中国肺癌联盟肺结节诊疗中心成员,“我们整合了呼吸内科、心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以及中医科等多学科力量,采用MDT模式对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对一个病人的治疗,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在战斗,而是医院综合力量的呈现,是集体智慧的彰显,因此对病人的治疗是优化的、前沿的,尽可能去帮助患者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作为成都市肿瘤医院,市七医院不光是把精力集中在癌症的治疗上,该院充分发挥成都市癌症防治中心的龙头作用,让肿瘤专科联盟内涵进一步深化,“我们以各综合医院肿瘤科为技术主体,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构为基础,打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同发展的癌症防治体系,带动全市肿瘤诊疗质量和诊疗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让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率、发现率和治疗率显著提高,从而在源头上发力去控制癌症对个人和家庭的伤害。”
市七医院的耳鼻喉头颈外科也是最具特色的省级重点专科。李昌林院长告诉记者,该科李平主任是学术带头人,在业界颇具权威,他在喉癌、下咽癌等肿瘤的手术治疗上可谓“能工巧匠”。该科的刘鑫东医生是李平主任的追随者,从省外一家大医院“投奔”李平主任而来。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微创手术专家,在耳部解剖上有娴熟的技巧,“两个多月前,一家顶级医疗机构开学术会,还专门请他去做解剖演示。”
除了肿瘤、耳鼻喉头颈外科这两个具有标志性的省级重点专科外,李昌林院长说,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与突破,目前该院有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肿瘤科),市重点学科8个(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普通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市重点专病1个(中医脾胃专病)。“这些特色科室都引进有博士等高学历或高级职称专业人才,不仅有自己的技术绝活儿,而且在多学科协作上做得很好,因此患者的就医体验也非常好。”他说,医院的特色科室一方面在不断推动着技术革新给患者带来健康利益,另一方面对其他科室的发展也起着带动作用。
三期工程年内投用:
三大诊疗中心建设已经启动
出入市七医院天府院区可以发现,在门诊大厅右侧,一幢全新的大楼已然矗立,它是该院的三期工程,如今正在抓紧内装,预计年内将投入使用。
医院这幢全新的大楼启用,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李昌林院长说,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让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医疗设施建设,所以当年就立项并启动建设这幢“平战结合”的医院大楼。所谓平战结合,就是在平时可以服务患者,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它可以马上作为应急治疗场所,“所以这幢楼专门设计了负压病房,规划床位20多张。”
该院三期工程计划设置800张床位,在负一、负二楼有大型放疗设备、冠脉检查以及影像设备,这些都是基于医院“三大诊疗中心”来打造的。
李昌林院长介绍说,该院计划用2-3年时间,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三期工程投用后,将以“心胸疾病中心”“神经疾病中心”“肿瘤疾病中心”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在打造“三大诊疗中心”的同时,该院将同步推进区域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妇儿中心、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以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医院和院前急救培训基地医院的建设,盘活区域医疗资源。
李昌林院长说,“我们很自豪地告诉大家,就在最近,经过严格评审,我院成为了成都市消毒供应中心的质控中心。大家都知道,医院里的各种手术器械、消毒包以及手术服装等等在消毒上要求非常严格,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患者感染,我们建设了成都市最好的消供中心,可以给大家带来巨大安全感。该中心的护士长是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的青年委员,也是我省唯一一个任职青委的专业人员。”
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可以做到直达患者内心”
市七医院的服务好,这几乎成了患者共识。在“一院两区”发展模式下,“我们同样可以把服务做到直达患者内心。”李昌林院长告诉记者,该院不断在优化服务流程,让每个患者走最少的路、用最短时间感受到最温馨的服务。他举例说,医院专门在大厅里设立了病员服务中心,在该中心可以“一站式”完成出入院、退费、病历复印、发票打印、医保手续等等,让患者彻底告别在科室间奔波。“一个患者如果要做胃肠镜,通过我们的信息化平台预约后,我们病员服务中心马上根据病人需求进行安排,患者抵达医院立即进入诊疗程序,不需要任何等待。”
李昌林院长说,该院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视病人为亲人,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当医院的诊疗环境是舒适的,病患的心理状态也会很好,有利于疾病的治愈,这也是一种医疗服务的提升。”钟雨航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市七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