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表情包 四十不惑以后 2023年07月21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楠展示自己设计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    图据新华社

2006年,大学生王卯卯创作的“兔斯基”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动态表情包

7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表情符号日”。据央视财经报道,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表情包日发送量达到了6亿次左右。

为何一个熊猫头或者一个萌娃头的表情包能被那么多不分年龄层次的人们用作“聊天神器”?为何表情包能够拯救尬聊,避免冷场?为何表情包成为年轻人交流的一种趋势?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叹:家里的青少年不爱讲话,只爱发表情包,有时你来我往几十上百个回合,只字未提,尽是表情……

不可否认,表情包的“简单秒懂”使得日常聊天、八卦、吐槽等表情达意的互动方式更为生动活泼,且将复杂的语言、心思犀利简洁地表达出来,比如在领取领导、长辈红包之后,来一个真诚的“谢谢老板”;比如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来一个意味深长的“我竟无言以对”;当你想怼人时,发送表情既能表达不满,也能缓解对方接收信息时受到的冲击……很多朋友都觉得回复表情包真好,不用打字,一切尽在不言中。

各种各样的表情包代表了不同的圈层文化、群体认同,“志同道合”的人群使用的表情包风格相似,不同群体内部则拥有专属的“文化符码”。据悉,豆瓣上一个“给父母发表情包引起的误会”的话题,有着2000万次的浏览量,折射出不同群体对“文化符码”理解的偏差。

从诞生起,41年过去了,今天的表情包背后到底有些什么不一样的隐喻?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其中有哪些“门道”和小心思?今日聚焦,试图解读表情包在年轻群体中的“文化符码”意义。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需要表情包

作为一种互动手段,表情包渐渐成为社交场景中的一种“面具”。比如“没事儿”的表达方式,就有纯文字、文字+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文字+表情包”方式。年轻人对“没事儿”的几种表达方式,一般会认为:“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第二种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对方是领导或者长辈,他可能在表达友善,如果对方是朋友,他可能在暗示‘这事儿大了’,也可能在暗地里嘲讽。额外使用其他表情包看起来会更亲切一点。”可见,表情包使用者在认知、学识、经历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表情包的解读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在褪去表面娱乐化和网络化的属性后,你觉得自己为什么需要表情包?当我们提问身边的90后、00后表情包资深用户,答案因人而异。

首先,是对文字表达的补充。

生于1998年的制造业“画图狗”小施同学认为:“我需要表情包,因为文字表现张力不够。我没有李白的表现能力,而我的聊天对象也不会像做阅读理解一样去解读我的消息。”亮仔同学表示,是否使用表情包,需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求进行区分,表达惊讶、疑问或开心会使用表情包;而表达悲伤、同情等沉重情绪时,更倾向于使用文字。

00后新晋记者小夏同学则说,仅仅依靠打字,很难揣摩出对话两人彼此的态度。在正式场合使用表情包主要是为了缓和气氛,而与熟悉的人使用表情包则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说话的情绪状态。

初入职场的新媒体从业者网友春雨沙沙沙表示,表情包的使用场景渗透在聊天中的各个方面,“表情包能表达很多意思,需要聊天双方去‘get’其中的含义;在遇到不知道如何回复的情况或网络聊天中的尴尬和生硬时,可爱的表情包特别有用。”

其次是寻求社交平衡。

生于1990年的文创企业领导L先生想通过对方喜欢的交流方式来进行沟通,于是使用了表情包。而搞策划的小温他爸则表示,需要使用表情包来表达父爱。他说:“在日常生活中,我本人并不经常使用表情包,但我有一个爱用表情包的女儿,她在日常聊天中喜欢使用各种表情包,与她交流时我也会发表情包,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但有时候也会有代沟。”

同样生于20世纪末的“广告狗”Ray认为,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可以让她心情放松。“特别是与刚认识的人聊天,使用表情包会让我感觉与对方的关系进了一大步,也更愿意与对方多聊一些。”

最后,表情包本身带来的兴趣点。

还在大学读研的好好同学对于表情包的热爱来源于表情包的IP形象。“我很喜欢表情包,特别喜欢乖巧宝宝和线条小狗,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两个IP的表情包,同时我也会购买这些表情包的周边产品。”

表情包能够表达更朦胧的意思

事实上,大多数人使用表情包都与内心情感密切相关。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信息冲击力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不难看出,表情是人类除了语言外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非语言性符号。而在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但我们无法看到屏幕那头对方的表情与状态,沟通和交往难以深入。

“媒介是人的延伸”,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作为一种网络表情符号,表情包本质上是人类表情的延伸和内心情感的视觉化投射,能以直观的方式传递情绪,一定程度上消除网络社交中的传播隔阂,使得日常聊天逐渐向更具象化、真实化的表达方式转变。

今天的表情包辅助文字传递情感的趋势逐渐上升。“我觉得,文字的表达太局限了,一些表情包的动作和意义所传达的内容比文字的表达更丰富,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小施同学举例说:“表情包能够表达更朦胧的意思,能够展示出我想让对方看到的态度和语气,也能更加精准地表达我的情绪,比如表达开心,‘哈哈哈’的语气不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更不如表情包,这有一种递进的关系。”

现在,微信的语音转文字功能还能够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增加表情识别的细节。某些情况下,表情包还能帮助使用者讲出他们平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那些噘嘴撒娇或者撒泼打滚等我们当面做不出的表情,能够利用表情包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

当使用表情包已成日常,一旦聊天中表情包“缺席”,则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聊天者的情绪可能出了点什么问题。

“我不仅会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会通过表情包的风格和使用频率等来判断对方性格,也可以通过表情包来揣摩对方的情绪。”小施说。假如有一天,和朋友的聊天突然没了表情包的踪影,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今天心情不好,或者你的哪句话惹怒了他们。另一方面,平时不使用表情包的人,或者平时使用特别画风表情包的人,突然可爱了起来,那,一定是有什么“新”的情况!

运用表情包是一门“度”的艺术

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其中有诸多“门道”。

尽管人们注重通过表情包来表达情绪,但也不能忽视文字的力量和准确性。追求高效交流的人认为表情包这样花里胡哨的交流方式,会使得真正有用的信息被埋没,降低沟通效率。

“工作场景中,我们更注重信息传递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情绪的好坏或友善程度。真正关键的,是事情沟通有没有做好,能否有效传递信息。比如向领导汇报工作,我更倾向于依靠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而不是靠给大家发各种表情包来表现我的热忱。”L先生说。

有研究表示,表情包的碎片化和表面化的特性会使聊天难以为继,同时也会降低使用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不愿意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尽管表情包可以调节气氛和表达情绪,但我们需要根据场景和语境来判断是否使用以及使用何种表情包。例如,在讨论严肃问题时不适宜发送幽默的表情包,在与长辈交流时应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表情包,在安慰他人时不宜过度使用幽默的表情包,在正式工作场合也不适合频繁使用表情包。

总之,真正善于运用表情包是一门艺术,只有把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表情包的沟通作用。

年轻人的社交新语言 集体记忆的记录者

在各类网上的社交场景中,表情包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新语言,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虚拟交流时“斗图”。记者听到过身边很多家长吐槽——家中的青少年不愿意好好地讲话,只爱发表情包,有时你来我往地斗上几十上百个回合,只字不提,尽是表情。有人甚至感叹:当下的年轻人,离开表情似乎已经不会说话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在其《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一文中分析,“很多表情包在特定的社区或群体中产生与传播,或代表了特定群体的兴趣与趣味,也可能与某些群体的集体记忆相关。”而“斗图狂欢”像是基于表情包的“夸大性表演”,“有些时候表情包或许是真实情绪的一种夸大,它与互动中的表演需求相关,很多时候这是为了在互动、特别是群体互动(如微信群)中,引起他人的注意,有时甚至会变成一种暗地较量的方式。”

事实上,表情包的诞生就和年轻人紧密相关。2006年12月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学生王卯卯创作出的“兔斯基”系列动态表情,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动态表情包。随后广大网友迎来了动态表情的制作风潮。流行话题、影视人物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所见所闻都可以充当表情包素材库。当然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宝库,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就将中华文明之光——甲骨文设计成了表情包;记者日前曾采访的成都市非遗“幺妹灯”,也被制作成为趣味表情包,这是各地活化非遗、让非遗拥抱青春的一种方式。

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而表情包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和情绪感染力,是表达感性的最佳方式。在表情包的掩护下,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变成了虚拟空间的“社牛”,表情包成为他们面对复杂现实生活的一个面具,在面具后,有自嘲,有宣泄,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疗愈。

年轻人的表情包也有着不一样的意味,比如“微笑”表情。一般人认为这是表达内心的喜悦,是一种鼓励和支持,但我家的00后大学生就提醒我,最好别用这个表情!你看这张笑脸,眼轮匝肌(眼角附近的肌肉)没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肌肉)变紧,是挤出的微笑,是勉强的微笑,是“面对笨蛋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这里面隐藏的意思太丰富了,作为70后家长,感觉有点深奥。

从微观层面讲,网络技术为青年群体进行话语赋权,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中,图文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为年轻群体态度与情绪的表达带来更大的自主性,成为一种对公共生活的话语通道,令年轻一代乐在其中。

从宏观层面讲,表情包是时代和集体记忆的记录者,同样也是时代和集体记忆的最小组成单元。如果把过去40年表情包的发展变迁进行一个细致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哪一年流行什么“梗”,哪一年我们都经历了些什么、见证了些什么、失去和收获了些什么……表情包表现形式与承载密码一路的演变,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满满的记忆。

温雅兰 陈荣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