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成都盛大开幕,以体育为媒、以文化为桥,成都将向世界展现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青春盛会。
龙泉山下的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座仿佛从天而降的银色“飞碟”正是大运会的主体育场。在这极具未来感的“飞碟”穹顶之上,由12540块不同规格彩釉玻璃拼装出的一只巨大“太阳神鸟”栖息在颇具特色的玻璃天幕中,展翅欲飞。极目远眺,黛色的脉脉青山之上,一座座晶莹剔透的雪峰阵列挺立,遥想千百年前杜甫所见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别有一番意趣。7月28日,大运会开幕式将在这望山见水的“世界大运公园”举行。
每一个举办大运会的城市都会赋予赛事独有的记忆,成都丰厚的文化底蕴注定会为2023年的夏天留下难忘的一笔。从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宝墩遗址到金沙遗址,从“繁华盛丽天下无”到“蜀江波影碧悠悠”,这座建城2300多年来“名未改、址未易”的蜀地古都渴望再次被世界看见。而大运会这场青春流动的盛宴将向世界展示成都的生活美学,也将为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晕染出更新更美的文化底色。
成都有诗:
源远流长的诗意之都
为什么是成都?作为一座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的千年古城,征服国际大体联常委们的,正是成都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三星堆历史遗产向世界呈现出了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超凡的想象力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创造。
太阳神鸟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考古发现。其材质为金,内外两层图案均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外层则是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它们引颈伸腿,围绕着太阳展翅飞翔。大运会会徽设计者章云途将大学生的英文缩写字母U融入太阳神鸟,正彰显了成都大运会的独特性。文物背后的奇异想象与珍贵历史不仅是成都的宝藏,更是世界文明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
两千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是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以及无数纵横交织的引水渠道构成的。空中鸟瞰,整个水利工程外形仿佛一个“人”字,体现出“以人为本、惠泽四方”的生态观,巴蜀先民的智慧直至今日仍影响深远,可为后世借鉴。
得益于天府之国优渥的自然条件,以及四川盆地相对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天堑,滋养出了自成一派又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成都建城至今,2300多年城名未改、中心城址未变,可见其历史文化的超稳定性。从神秘古蜀到天府之国,从偏居一隅到汉唐繁华,到以“花重锦官城”“扬一益二”名扬天下,再到如今西南地区的超级大都市,成都在保留原有城市风貌的同时,不断更新迭代,可谓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
“自古诗人例到蜀”,在今天的成都,我们依然可以重温李白、杜甫等古人行走、书写过的踪迹,它们在多轮的修整后仍然被相对完好地保留着,为成都留住淡雅悠远的诗意。青年李白登高的散花楼在上世纪90年代重建,拾级而上,北望是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千古爱恋的琴台路,西边是已成为成都文化地标的杜甫草堂,对岸则是薛涛曾居住过的百花潭,锦江从楼下缓缓流过,如珠线般串联起这些灿烂的文化明珠。
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所说:“一个城市,只有跟文学、文化和书写联系起来了,这个城市的生命才真正地产生了。”从这一维度上,成都的城市脉搏正是因为有了自然山水与故人旧物的书写,方才跃动出不一样的意义。
成都有味:
巴蜀特色的舌尖体验
品味一座城市,或许是从舌尖味蕾开始的。“东来坐阅七寒暑,未尝举箸忘吾蜀”,从古至今,成都向来是美食云集之地。随着大运会的到来,这座城市和它那“好吃”的光环一起,将再一次展露在世人的眼中。
作为成都大运会运动员餐厅中餐行政总厨,冉伟上下班时总是会经过东安湖体育公园,看着主场馆和火炬塔等建筑轮廓一日日显现,他心里不由得生出期待与自豪,“作为一个成都人,能够服务大运会,这让我感觉很骄傲。”冉伟说道。
经过细致考虑,冉伟和他的同事们最终选择了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经典四川美食,向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提供更多味蕾上的风味之选。赛事期间,在运动员餐厅也将会采用多媒体等方式,播放川菜知名菜品以及非遗名小吃特点介绍,补齐没有上榜菜品的遗憾,全面展示川菜美食文化。
成都大运会运动员餐厅餐饮服务项目总经理徐康透露,他们在烹饪过程中会尽可能保持川菜的原汁原味,“有些川菜菜品可能已经走出国门了,但我们希望各国运动员可以在成都感受到更正宗、更地道的川菜。让他们的味蕾记住这种味道,即便回到自己的国家,也还是会回味。”
在保证“安全、营养、美味、国际化”的同时,本次大运会的餐饮服务还会融入互动环节。比如邀请老字号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教运动员们如何制作赖汤圆,再从菜品本身出发,介绍它背后的川菜文化和工匠精神。
作为第一个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美食之都的中国城市,成都将通过大运会这场青春流动的盛宴,向世界展示巴蜀特色的舌尖美味。不难预见,成都的美食经济动能十足。《成都市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一方面要加强“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发展,促进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成都也将大力培育本土美食企业并加快拓引国内知名企业。
成都究竟是如何让抽象的幸福变得更容易被理解、感知和体验的?答案就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之中,是家家户户的热闹、是大街小巷的畅快。“和我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你就会发现“烟火气”和“生活味”是这座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成都有礼:
非遗文化的现代美学
2019年12月30日,“蓉宝”作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吉祥物首次正式亮相。设计团队组长藏小珂介绍说,“蓉宝”的原型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芝麻”。作为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它的主要创新点在于耳朵、眼睛、尾巴都呈火焰形态,火焰的元素融入了成都的烟火气息,眼睛、五官和身上的logo又体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川剧元素。
大熊猫是国宝,也是“活”的文化符号。作为大熊猫之都,成都正努力以赛事营城,和萌宝们一起,用现代设计的非遗好礼迎接世界宾客。
此次大运会的奖牌着重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和成都特色。奖牌正面嵌入了一块包含多种中华文明代表元素为底纹的绚丽时光墙,如良渚时期的玉鸟、商周铜人形器、甲骨文等,以此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辉煌,彰显光耀九州、迎接大运盛事的从容与自信。
同时,奖牌背面嵌入了一块珐琅并加入成都城市建设的剪影,如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成都博物馆、人民南路立交桥等,目的是向全球大运健儿展示成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多元包容的文化。
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的织造则是首次融入蜀锦工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运动完美融合,极具东方美学韵味,宽度2.5厘米、长度105厘米的奖牌绶带既古朴高雅又色彩明快,从不同角度欣赏,光线亦会反射出不同色彩,顿生流光溢彩之感。而伸出手来触摸,质地柔软坚固、耐磨,更有一种凹凸触感。
当运动员获得奖牌,将荣耀戴起来时,会看到由蜀锦工艺制作的奖牌绶带。绶带上由棋盘格纹样组成的赛道终点线图案充满体育的律动感,如同成都的城市属性,历史与年轻并存、开放多元、海纳百川,向全世界呈现活力包容的成都生活美学。
成都古称“锦官城”,所得其名,皆因盛产蜀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是古老的,却也是充满年轻活力的。历经千年,依旧绽放着它独有的非遗之美。蜀锦之美永不受时间与形式的限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四川众多非遗映射的是巴蜀悠久的历史文明。在成都大运会上,川剧、蜀锦、蜀绣、皮影等现代美学与传统技艺巧妙融合的艺术,可谓是四川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大运会向世界呈现的“成都礼物”。
成都有梦:
运动为媒连接世界
周末草地上的帐篷,100公里绕城绿道上的骑行……以“慢生活”著称的成都在日常休闲玩乐中悄然增添了不少运动元素。2019年,抖音平台在监测“成都热力指数”时发现,成都人对“体育”的关注首次超过“火锅”。而“篮球”则以3.4亿的阅读量,成为成都市民最关注的业余活动,超越了麻将。
人们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将其归功于“大运效应”。自申办成功以来,“大运”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热词。用国际大体联副主席马瑞·迪马尔斯基的话来说:“它象征着另一个精彩的回归。”
中超“凤凰山现象”即是一个绝佳的范例。39686、38665、39853、39920,本赛季中超联赛成都四个主场上座率几乎与全球最成功的联赛英超联赛本赛季场均观众人数持平。每逢有球赛的周末,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发,聚集在凤凰山下的主场地。“凤凰山之战”已不仅仅是体育竞技,而是演变成了一场文化盛宴,成为城市现象级的IP。在这里,足球与城市的联结变得更高级,大家不再是去追星、看场内外稀奇,而是形成了一种尊重足球文化的“集体自觉”。
成都是一座自古就热爱运动的城市。
早在两汉时期,西汉文学家扬雄便写下“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的文字,记录了那个时候围棋、蹴鞠(类似足球)、角抵(类似摔跤、柔道)等运动在成都的流行。
如今,通过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为成都城市形象的重塑以及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打开了新思路。在未来的时间里,除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外,成都还将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等众多大型国际赛事。
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表示,借本次成都大运会的契机,成都将向世界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国际化都市:有中华文明的共性,也有鲜明的巴蜀文明,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独特的文明坐标。
图据新华社、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