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讲好能让学生过瘾的思政课 2023年11月0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善用“大思政课”,关系到高校能否更好地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论周刊》专访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为我们解答如何让思政课更有生命更加鲜活。

如何理解思政课的关键性

成都日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理解思政课的关键性?

李建华: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悉心培育。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因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是,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对此,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变,却深刻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这就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深、讲透,更要讲活;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我认为,用好“大思政课”,前提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要学习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思政课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用好社会大课堂,用情感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用鲜活的实践鼓舞学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大思政课”具有哪些特点

成都日报:“大思政课”作为思政课的新形态,有哪些特点?

李建华:首先,高校思政课具有发展性。高校思政课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类生命系统,由党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思政课教师、大学生、社会各界等多元主体共同组成。与生命系统一样,高校思政课也必须不断与所在环境进行思想与信息的交换,不断更新理论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思路方法,才能使高校思政课这个类生命系统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大思政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全新的多维度、宽领域、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这与传统思政课相比,无论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是教学场景的多样性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育具有开放性。思政课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开放的科学理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170多年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生命是生长变化的物质系统,是一个以自发熵变为具体方式的进化和适应过程。而高校思政课作为类似于这样的生命系统,也需要在开放中持续更新,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高校思政课唯有从大历史、大时代、大战略、大视野、大格局、大社会中,不断引入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实践、新模式、新案例等负熵,才能抵消思政课类生命系统内的持续熵增,始终保持思政课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如何善用“大思政课”

成都日报:办好高校思政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力行探索?

李建华:善用“大思政课”,意味着要始终坚持开放建设思政课,使思政课始终充满生命力,始终保持鲜活度。

一要善于打通理论与实践,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课内与课外,打通校内与校外,善用世界大局、国家大势、社会大潮、生活大剧中的生动故事讲好思政课,让思政课既“顶天”又“立地”,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广汉考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4000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高校要主动把三星堆博物馆的馆陈资源用好,组织大学生走进三星堆、走入古蜀文明,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通过沉浸式教学让文化自信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二要善于引入系统外的鲜活素材、鲜活实践、鲜活案例,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贯通起来,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让大学生既“抬头”又“点头”,既“解渴”又“过瘾”,使其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例如,仅近年来我国就先后举办了北京冬奥会、成都第31届大运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留下了许多关于团结协作、敢于斗争、追求卓越、坚韧不拔等精神的鲜活素材、案例,有许多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就在大学生身边,要充分发掘、系统打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思政课堂活起来、火起来。

三要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想和智慧,持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线下与线上结合起来,把实体与虚拟结合起来,把课堂讲授与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推进思政课堂革命,让思政课新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琴 陈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