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2024年11月16日

紧接01版 从开行之初的单一线路成长为基本覆盖亚欧全境的物流网络。国内,铁路部门已铺画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93条,联通125个城市;国外,中欧班列已通达25个欧洲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余个城市。

“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万列的过程中,成都中心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铁集装箱成都中心站运营部经理周刚华介绍,近年来,成都中心站中欧班列开行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今年1月—10月共开行1003列,同比去年增长15.11%。

从“定制化”到“多元化”

“四川造”成了中欧班列常客

今年4月,全国首列“中老泰马”全铁快速货运列车始发,较传统海运节省了约50%的运输时间。此外,针对川茶外销的需求,稳定开行了成都至中亚塔什干茶叶特色农产品出口班列;针对中亚进口粮食类大宗商品运输需求,开行了哈萨克斯坦至成都进口粮食专列等。从起初“定制化”到如今“多元化”,在成都,诞生于中欧班列的特色产品线路正深度服务国际经贸往来。

“中欧班列刚开通时,出口货物更多的是电子信息类、百货类产品,并且都是面向本地的重点大型企业做‘定制化’服务。”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副关长颜毅表示,“如今,四川造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特色农产品、液晶显示屏等各类产品均成了中欧班列的‘常客’,四川‘本土造’出口率达70%。”

“贸易结构的变化,实则反映了机遇叠加带来的优势。”相关专家认为,这种机遇叠加展现出的效应,不仅促进了成都开展国际经贸合作,还优化和稳定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成都与欧洲的重要桥梁,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引入动能源泉。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面向欧洲的桥头堡和欧洲投资中国西部的首选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中欧班列(成渝)自开行以来,已累计发运箱量超过90万标箱,为两地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其中,成都地区的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多达50余条,为成都及周边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便捷平台。

从分段结算到多式联运

多项创新助力中欧班列畅行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记者看到,集装箱整齐排列,海关工作人员正对新一批入关进口体育器材进行查验。

“今年在我们这里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已经有2.5万家。”颜毅介绍,距离2024年收官还有一个半月,但从青白江海关进出口报关的企业数据已经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这证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中欧班列持续看好,也证明越来越多的四川企业参与到全球贸易中。”谈及原因,颜毅认为,除了以中欧班列(成渝)为载体,持续加强通道的延展和构建外,多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同样重要。

“比如我们全国首创推出的‘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通过对境外和境内段运费进行拆分,将境内段运费从完税价格中扣除,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的税负。”

更多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

多式联运短板加速补齐。沿线国家(地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运输效率。今年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同比增长24倍,成为中欧班列新的增长点。

服务能力加快提档升级。今年6月,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实现全程时刻表班列双向贯通。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的开行,有效解决了以往班列途经各国(地区)时运行时间不确定、无效停留多等问题。当前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已涵盖重庆、西安、成都、义乌、武汉、广州至德国杜伊斯堡、波兰罗兹等线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