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资料图片
■乌方袭击
俄罗斯国防部19日确认俄境内目标遭到乌克兰使用的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袭击。这是美国近日放松援乌远程武器使用限制后乌军首次使用ATACMS对俄本土发动打击。
■俄方反制
俄总统普京19日签署总统令,批准更新后的《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俄方更新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则是以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对美方此举进行反制。
俄乌战事19日进入第1000天。多方消息人士证实,乌军当天凌晨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是乌方首次使用这种武器。同日,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批准新版俄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此前媒体报道,即美国已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制ATACMS导弹系统打击俄方纵深。
乌方:
乌军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袭击俄本土
泽连斯基没有说明乌军当天是否使用上述导弹系统打击俄方目标。乌军当天早些时候说,其打击了俄境内距离俄乌边境约110公里的一处武器库,引发二次爆炸。虽然乌军未说明此次打击使用了何种武器,但乌方和美国政府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乌军在这次袭击中使用了ATACMS导弹系统。
俄方:
乌军行动令局势升级
可能引发以核手段做出应对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9日援引俄国防部的消息报道,俄布良斯克州当天遭到乌军6枚导弹袭击。乌方使用的是ATACMS导弹系统,其中5枚导弹被俄军防空系统击落,剩余的一枚导弹因俄方拦截受损,其残片落入布良斯克州一处军事区域内并导致起火,但旋即被扑灭。此次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俄新社19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当天说,ATACMS导弹系统于19日被用于(攻击)毗邻乌克兰的俄布良斯克州地区。“如果远程导弹是从乌克兰领土对俄罗斯领土使用的,这意味着它们由美国军事专家控制,我们将把这视为西方对俄战争的新阶段并做出相应反应。”拉夫罗夫还表示,乌军的行动令局势升级。他敦促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了解一下更新后的《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
普京19日签署总统令,批准更新后的《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该命令于当日生效。根据这一文件,俄罗斯视核武器为一种威慑手段,使用核武器是极端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俄方将做出一切必要努力降低核威胁,防止由于国际关系紧张引发包括核冲突在内的军事冲突。
俄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9日被问及乌方使用美导弹系统发动袭击是否可能引发俄方以核手段做出应对时,给出了肯定回答。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20日表示,俄罗斯不会放任个别北约国家参与深入打击俄罗斯领土。
美国:
俄更新核威慑政策是“老调重弹”
没有理由调整自身涉核立场
对于俄方更新核威慑政策及相关表态,一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称俄方是“老调重弹”。美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表示对此“不意外”,美方没有理由为此调整自身涉核立场。
关于后续行动,泽连斯基19日呼吁盟友国家提供远程武器支持,特别是德国。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当天则重申,不会向乌输送“金牛座”巡航导弹。据《华盛顿邮报》19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授权向乌克兰提供杀伤人员地雷。拜登授权提供给乌克兰的杀伤人员地雷只限在乌领土范围内使用。
刚刚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唐纳德·特朗普批评美国现政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规模过大,表示上任后将迅速促成俄乌冲突结束,但没说打算用何种办法。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官网20日发布安全预警称,20日乌克兰可能发生重大空袭,使馆将关闭。另据《乌克兰真理报》20日报道,西班牙和意大利驻乌克兰大使馆也因大规模空袭风险宣布当天闭馆。
国际观察:
美方“松绑”作用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放松援乌远程武器使用限制,标志着即将结束任期的拜登政府在对俄乌冲突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变,为已持续千日的战火再度“浇油”。受俄方已有准备、乌方前线人员不足、美新政府援乌态度不确定等诸多因素影响,拜登政府对乌“松绑”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俄乌冲突的战略态势。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文章说,美国此前一直拒绝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导弹攻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担心这会使战场形势升级,但鉴于明年1月上台的美国新政府对乌提供支持的力度尚不清晰,拜登政府因此改变政策,希望在任期最后阶段尽其所能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分析人士指出,俄方将美方对乌“松绑”之举视为危险的挑衅。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仍然受到美方政策制约,俄方以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对美国对乌“松绑”形成有力反制,将使美乌未来在试图使用美制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时产生更多顾忌。
关于美国放松援乌远程武器使用限制对战场局势的影响,不少专家和媒体认为,美国对乌“松绑”其实很难影响俄乌冲突的总体走向。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美方“松绑”之举作用有限,因为俄方对此早有预见,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将其大部分战机和其他装备后撤,超出了ATACMS的打击范围。此外,俄方已显示出强大的拦截能力,而乌克兰能从美国获得的远程武器有限。
文图据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