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梦中千年橄榄树 漂洋过海安家成都 2025年04月11日

1500年树龄的“塞拉纳树王”又名“大鹏展翅”。

龚家山油橄榄古树公园。

有着2000年树龄的野生油橄榄树,中文名字为“姻缘树”。

油橄榄古树造型独特,意境优美。

油橄榄果实累累。

“姻缘树”在观景平台上像一只深邃智慧的“眼睛”。

冯荣光 文/图

■“成都造”电视剧《白色橄榄树》新春热播引发广泛关注

■《蜀道古树》作者日前探访从西班牙移植成都的千年橄榄树

■这批地中海油橄榄沿“海上丝绸之路”至龙泉山定居已有八年

2025年新春伊始,反映当代青年生活的电视剧《白色橄榄树》以“成都造”品质实现国产影视作品“开门红”,登陆海内外市场后引发收视热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又一成功案例。剧中的白色橄榄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和平、希望与新生。

因为三毛那首荡气回肠的《橄榄树》,笔者心中一直有一棵“梦中的橄榄树”。在多年的古树探访旅程中,不经意间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看到了跨海而来、定居成都的千年油橄榄古树。

这55株树龄300年—2000年的油橄榄是2017年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著名的“油橄榄之都”哈恩等地引进的。在中国植物史上,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从国外移植油橄榄古树到内地,打破了“人挪活,树挪死”的中国民谚“魔咒”,创造了古树跨国万里海运移植成功的奇迹。

古老的油橄榄树从万里之遥的西班牙远渡重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历经5个月的海上航行和陆路运输,平安到达成都金堂县的龚家山。这批“和平友谊树”不仅带来了地中海油橄榄古树的传奇故事,也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娓娓讲述着龚家村“荒山变金山”的中国故事。

三毛与她梦中的橄榄树

很多人都会有一首歌在心中萦绕几十年,比如“流浪作家”三毛作词的《橄榄树》:“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这首歌经齐豫那独特的嗓音,缓缓流淌出乡愁与忧伤,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三毛“梦中的橄榄树”在哪里?

三毛在谈到《橄榄树》歌词创作初衷时曾说:“我钟爱橄榄树,不仅因为它本身的美,更因为橄榄树与我的丈夫荷西的故里紧密相连。”

荷西的故乡,就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的哈恩,是地中海著名的“油橄榄之都”。三毛曾在马德里大学留学,认识了来自哈恩的“小男孩”荷西。后来“小男孩”荷西长成了“大胡子”,与三毛隔洋相恋。之后,三毛再度远赴西班牙,与荷西终成伉俪。对三毛来说,《橄榄树》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盛产油橄榄的西班牙,以及她在地中海的爱情港湾荷西。“梦中的橄榄树”表达了三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也是她与荷西最后的人生绝唱。

这首歌,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树叫“橄榄树”。可它在西班牙,远隔千山万水,可望而不可即啊!几十年过去,我心中的橄榄树始终是模糊的,长什么样子无从得知。

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来到了位于龙泉山中段的龚家山。龚家山海拔900多米,在观景平台上可以俯瞰淮口新城、沱江小三峡和云蒸霞蔚的云顶山。龚家山一面陡崖,一面缓坡,平缓的山势形成若干梯田和台地,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农舍和民居,被树木、阡陌分割出来的庄稼、林带层层叠叠。观景平台上有一棵树,树形奇特,苍老遒劲又枝叶青绿。树被人工截过枝,宛若兀立于山顶的一棵巨大桩头,桩头上发出许多细长的新枝。老树粗糙黧黑的树身与嫩绿的新叶形成强烈反差,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树被圆形的木栏围护着,从无人机俯拍的照片看,它像极了观景台上一只深邃而智慧的“眼晴”。

我向旁边摆摊的大爷打听:“这是一棵什么树?”大爷笑呵呵地朗声回答:“油橄榄!从西班牙运过来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梦中的橄榄树!

这棵古树品名叫Acebuche,即野生油橄榄树,树高约4.6米,冠幅5米,树径2米,树龄达20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树”。奇特的是,这棵千年古树是由两株不同品种的野生油橄榄合抱生长在一起的,如同生死相恋的爱人,彼此依偎,历经2000年岁月风尘依然不离不弃。它在龚家山安家落户后,人们给它取了中国名字,叫“姻缘树”。我想起了三毛说的:“橄榄树美,梦中的橄榄树更美!”

此橄榄不是彼青果

油橄榄与橄榄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科属的植物。在植物界,一字之差又分属不同科属的植物,往往让人傻傻地分不清。

在植物学分类中,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被誉为“长寿之树”,树龄最高的达4000年。油橄榄是小乔木,雌雄同株,一般高度在10米左右。它的果实呈椭圆形,油脂含量高,不能生吃,主要用以榨油。榨出的油,既是食用油,也是一种护肤油。橄榄油在国际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和“植物油皇后”,经济价值极高。油橄榄主要集中在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也叫“地中海橄榄”。

在植物学分类中,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是中国南方原生植物,也叫“中国橄榄”,别名青果、山榄。橄榄为高大乔木,高度可达35米,材质坚硬,用来造船、做枕木、制家具等。民间有“桃三李四橄榄七”的说法,橄榄要栽培7年才能结果,果实可生吃或做蜜饯。果实带有苦味,常被古代文人喻为“谏果”“忠果”。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生食甚佳,蜜渍、盐藏皆可致远。”《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青果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以及鱼蟹中毒等症。橄榄果也可榨油,但主要用于制作肥皂或润滑油。果核坚硬,是“核雕”的好材料。古时,橄榄(青)果与荔枝齐名,是朝贡上品。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橄榄》诗中称之为“青子”,即青色的橄榄果,食后苦尽甘来: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无论是科属、树形、果状、用途还是地理分布,油橄榄和橄榄都不是一家人。

“塞拉纳树王”来历不凡

从沪蓉高速到金堂淮口镇,过沱江大桥沿中(江)金(堂)快速公路到龚家村岔路口,从山脚下的龚家村上山,公路盘曲蛇折,到了半山即油橄榄古树公园,视野一下就开阔了。

沿着石板铺砌的橄榄大道直行,两旁排列着数十棵树龄300年—1000年的油橄榄树,品名分别为“欧西布兰卡”“白叶”“小苹果”“恩帕特雷”“莫鲁特”“野生橄榄树”。这些如同桩头的油橄榄树,有独株的,有双胞胎的,也有三胞胎的,枝叶茂盛,姿态万千。

上次探访是立冬时节,油橄榄古树茂密的树枝上,挂满了青色、褐红色椭圆形的果实,像极了成熟的葡萄。看到挂满果实的古树,我十分惊奇它旺盛的生命力。据了解,这些300年以上的古树,果实结得多的,一棵树能结50多公斤。这些树似乎在用它们的累累果实,真情回报龚家山人。来此游玩的美女好奇地拣拾地上的果实,揉碎,迫不及待地将满手的橄榄油涂抹在脸上、手背上,体验橄榄油护肤润手的效果。

橄榄大道尽头,是一棵1500年树龄的老树,品名Serrana(塞拉纳)。它树高2.7米,冠幅达9.3米,树围粗壮,Y字形长长的两臂像雄鹰张开的翅膀,有若奋飞冲天之势,其中文别名“大鹏展翅”,雄健飞动的树姿,极具视觉震撼力。公园如同一座橄榄树王宫,“塞拉纳树王”端坐于中央土台,两旁站立的则如文臣武将,颇有欧式王宫庄重的仪式感。

“塞拉纳树王”来历不凡。据悉,它生长在西班牙东部沿海城市瓦伦西亚,这里是西班牙千年油橄榄古树最集中的地区。千年古树不仅是西班牙的植物瑰宝,还是地中海文明的缩影,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塞拉纳油橄榄古树由于树形美观、造型奇特、艺术感强而闻名于世,并且因其出油量低、品质高端而拥有特殊地位。

漂洋过海来成都的奇迹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据南北朝《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京城长安大肆扩建上林苑,从南方移植龙眼、荔枝、槟榔、橄榄(青果)等百余株到长安,然而“移植百余株,无一生者”。汉武帝一怒之下杀了那些负责“大树进城”的官员。古时因交通、地理、气候、时间、技术等原因,名木古树“搬家”,存活率几乎为零,“树挪死”成了千年解不开的死结。

在龚家山,我观赏到了来自西班牙的“老寿星”的风采。1500年的“塞拉纳”和2000年野生橄榄树“姻缘树”,圆了我数十年的橄榄树之梦。这么古老的植物,是怎样漂洋过海而来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农业科技专家兰波。据他讲述,8年前金堂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瓦伦西亚、维塞利亚等地引进了55棵300年—2000年的油橄榄古树,建设龚家山油橄榄古树公园。2017年初春,这批油橄榄古树从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启航,历时两个多月海运,到达上海港,在成都海关商检防疫隔离区隔离观察了近三个月,再装上货运集装箱,从公路运输到金堂,又在金堂检疫站隔离区隔离观察了一年。一年后,金堂检疫站对这批古树进行严格体检,确认不携带任何植物检疫对象,检疫合格。2018年初夏,这批古树正式移植在龚家山油橄榄古树公园,55棵全部成活。

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大规模远洋移植古树到中国内地,且存活率达到100%的经典范例。之前,古树移植在国际上虽然也有,尤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但移植条件是在同一气候带内进行,而跨越大洋、长距离移植,中外都没有先例。

跨国远洋移植千年古树,时间长、路途远、技术难度大,要保证存活率,面临的经济风险巨大。为了将风险降低到零,西班牙和中国农业、植物技术专家紧密合作,运用高科技技术、人工智能、先进设备以及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共同实现了跨国移植古树“万里长征”的壮举。

这个过程环节多,繁复、细致,超出常人想象。在西班牙,中西专家首先对古树品种进行筛选,通过实验室模拟成都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筛选出适合成都土壤、气候的品种。在海运前半年,技术专家要对筛选出来的古树进行根系驯化。为了避免对成都当地物种及生态造成危害,须将古树原有的土壤全部清洗干净,去掉侧根和枝条,进行杀菌、消毒,同时配置无菌营养土,保证古树存活。在装船海运时,采用模块化包装技术,根部用特制保湿基质包裹根系,外层以透气无纺布捆扎。对保留的枝叶喷洒蒸腾抑制剂,枝叶包裹透气防潮膜。集装箱采用40英尺高柜冷藏集装箱,内置温湿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在5℃-15℃,湿度70%-80%。

西班牙农业、植物技术专家全程随行监测,随时检查集装箱内环境数据,发现异常,立即开箱补水或调整温湿度。为了确保集装箱的温控,随船配备发电机和移动冷库设备,防止海运途中断电或设备故障。

这批古树从西班牙南部阿尔赫西拉斯港装船,经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到南海、东海,航程长达6000多海里,安全运抵上海港,然后从陆路到达成都,最后完成隔离检疫,前前后后长达两年。

龚家山“荒山变金山”

龚家村曾经是贫困村,地处龙泉山中段深丘,过去主要作物是红薯和玉米。2018年,随着龚家山油橄榄古树公园建立,这个山村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引进的55棵油橄榄古树通过科学驯化和精细化管护,适应了龚家山的环境、气候,3年内逐渐开花结果。引进的油橄榄古树作为“母树”,在发出新枝后,农业技术专家采用扦插苗繁殖技术,进行大规模繁殖,新树苗很快就在龚家山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几年间,龚家村荒山荒坡上种植了油橄榄,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也引来更多的鸟儿在这里栖息。“油橄榄经济”作为引擎,也带动了龚家山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建起了一幢幢别墅式小院,每到节假日,不少人自驾来这里观光游览。龚家村“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了四川省“四好村”、成都市“三美”示范村。在春天的丽日和风中,我们在这里吃饭、喝茶、聊天,聆听鸟儿清亮的鸣叫,享受阳光下的宁静,“梦中的橄榄树”那优美的旋律,荡漾在吹过橄榄树的阵阵春风里。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