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 马文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又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深刻把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必然性,让改革的初衷、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的期望和需求,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理论必然: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注重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一价值定位,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时代跃迁。这种理论创新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坚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价值内核,在文明共性与本土特色的辩证统一中,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平正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辩证统一。这不仅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夯实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又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正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要素配置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这种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智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守正创新中的理论自觉。
历史必然: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不仅为国内公平正义的接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公平正义的不断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种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系统性制度安排的实践旨归,不仅深度映照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脉络,也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前进动力的根本立场。
现实必然: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标志着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了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 的质变跃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民生福祉改善。
人民群众不分城乡、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强支撑,为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只有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人民至上的理念才能不断转化为百年大党的生动实践,持续书写改革发展的美好新篇章。
实践必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优化分配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畅通社会流动,不仅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这些成就既延续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改革路线,更呼应了党的二十大关于“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性,深度体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性,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中国式现代化葳蕤蓬勃的强大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1XKS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惠,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文涛,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