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人员为市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扫码查看各区(市)县资源地图信息
2025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主题是“爱卫新篇章,健康‘心’生活”。4月17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活动现场举行了全省首批“四川省体医融合先行先试机构”授牌仪式和“成都市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地图”发布仪式。
活动现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等13家试点单位接受了授牌,成为全省首批“四川省体医融合先行先试机构”。各试点单位将根据《四川省体医融合先行先试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积极开展“运动处方”试点,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制。
10名群众代表围绕“传承爱国卫生优良传统,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尚,共建绿色宜居家园”这一主旨发起倡议,号召全社会参与“健康心态我关注、健康体重我保持、健康家园齐守护、健康知识共传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同比提升0.3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3%,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四川将强化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持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健全爱国卫生制度体系。
为让广大市民可以快速查询到距离最近的体重管理、心理和睡眠门诊服务点,在活动现场,成都发布了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地图。
据了解,资源地图统筹了23个区(市)县信息,包含46家体重管理门诊、43家心理门诊、27家睡眠门诊的健康地图,覆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市民登录“健康成都”官微,可快速查询到距离最近的体重管理、心理和睡眠门诊服务点,实现“指尖查、就近诊、专业治”三步直达。
据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这张资源地图为起点,成都将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创新体重管理宣传科普、优化体重管理健康服务,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心理、睡眠门诊建设,在“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全天候响应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服务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