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嘉宾体验新型显示产品。
“成都工业门类齐全,我们未来会与成都各行各业展开合作。”
“成都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合作平台。”
“在成都这几天,我们增添了‘选择成都’的信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同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交流学习,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从对接活动会场走出来,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OS产品部总经理柴莹满脸微笑。“作为一家致力于研发国产化操作系统的企业,我们的操作系统可以应用于小到传感器,大到各类大型设备。成都工业门类齐全,我们未来会与成都各行各业展开合作。”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专题对接活动现场,记者采访到多家企业。通过探讨合作前景,意向来蓉企业表达了强烈的“选择成都”意愿;扎根成都多年的企业,则用亲身经历给出了“良好营商环境让我们发展壮大”的生动诠释。一个个企业选择成都、扎根成都,共同构筑起产业的坚实基础。
发掘合作伙伴
多家企业在对接活动上收获颇丰
柴莹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我们目前正在与成都相关政府部门展开对接,促使操作系统进入到成都各条产业链。同时,我们还与省市平台企业,例如通号集团、西航投、成都文旅等沟通对接,争取达成合作。”
让柴莹印象深刻的,还有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成都这几天,我深深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这让我们增添了‘选择成都’的信心。”
作为已在成都扎根的企业,科大讯飞先后成功落地了天府新区全国数字音乐业务中心、讯飞“成都智谷”、蒲江AI产业基地等项目,在蓉团队规模近千人。“成都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合作平台。科大讯飞在成都的持续深耕,既是对这座城市战略定位、产业厚度与创新活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政企协同共促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体现。”同样前来参加对接活动的科大讯飞四川公司总经理祝伟杰表示。
他透露说,目前,科大讯飞在成都高新区打造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全国软件工程总部”与“讯飞生态产业中心”项目已启动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汇聚产业生态,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此外,科大讯飞还在教育、医疗、政务、司法、办公等领域与成都开展深度融合创新,全方位助力成都经济社会与民生事业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同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交流学习,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刚刚发掘到3个合作伙伴,四川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益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拥有原创技术、核心专利能力,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到生产制造全产业链覆盖的投影显示科技企业,菲斯特科技目前已在成都高新西区建立光电产业园区,已拥有50万片菲涅尔投影屏产能基地,并设立超大尺寸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为整个激光及投影显示行业的规模化提供了完备的科研及产能体系。
菲斯特科技长期与沿海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产品覆盖的主要市场中,沿海地区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共同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布局光学屏幕产业。”张益民说。
聚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铁三角”
作为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成都正以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产业为引擎,构建起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铁三角”。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成都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持续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培育出卡诺普机器人等领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人形机器人“大脑”等细分赛道领跑全国。
在新型显示产业方面,作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重要基地,成都全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效果显著,已构建“上游材料—面板制造—终端应用”全产业链,聚集京东方、辰显光电等龙头企业及极米科技、路维光电等创新企业超100家。2024年产业规模近90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柔性AMOLED面板出货量占全球15%。随着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8.6代AMOLED产线在成都开工建设,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一条产线带动千亿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全球每两块高端柔性屏有一块产自成都”的产业愿景。
作为中国软件名城,成都汇聚规模以上软件企业超1600家,培育16家链主企业与179家“小巨人”企业,2024年软件产业实现营收近8000亿元、增长率超过1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摄影 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