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成都造”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2025年05月15日

上接01版

据了解,“星算计划”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将构建未来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首发星座有何特点?

每颗卫星搭载星载智算系统

据国星宇航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除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外,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每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首发星座在轨计算能力达到5P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的太空计算能力。

本次发射的12颗卫星中,代号为“星时代-32”的卫星被命名为“崇州号”。

“崇州号”卫星喷涂有专属的徽章,整体设计采用赛博朋克风格。徽章外圈颜色灵感取自崇州的城市logo颜色,徽章上标注“STAR-COMPUTE·1ST LAUNCH”和“XSD-32”,分别代表星算计划首发星座和本颗卫星的编号。

值得一提的是,“星算计划”02组星座目前已经进入设计研制阶段,国星宇航卫星团队正在加紧更强算力卫星型号的研发工作。

成都如何支持企业发展?

“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快速成长

国星宇航是国家“探月工程”载人月球车研制任务中唯一入围的民营卫星制造企业。“星算计划”项目的如期推进,离不开资金支持。2019年,成都产投集团下属科创投资管理的成都市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对国星宇航实施价值投资,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快速成长6年并配合企业完成多轮融资。

今年,成都产投集团下属先进投资管理的成都重产基金联合崇州金控,以参股成都蜀州星算科技产业发展公司的形式,支持国星宇航在崇州落地。

随着国星宇航启动与崇州的项目合作,崇州将形成以“商业航天科技+高空航空制造+低空装备应用”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今年一季度,崇州在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引进7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入驻企业涵盖孵化、研发、中试、制造、检测检验等航空低空多个环节,包括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研发制造、航空工艺及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今年1月,国星宇航递交港股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当前,国星宇航已形成覆盖500公斤以下各型号AI卫星的“造管用”能力,具备总设、总装、总测“三总”合一能力。

产业发展有何规划?

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来自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已集聚企业170余家,入选泰伯智库《2024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7家、排名全国第3。

前不久出台的《成都市商业航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培育链主企业7家,打造创新应用场景70个,进一步推动成都成为国内领先、区域一流的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生态新高地。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构建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全省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全力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粟新林

摄影 汪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