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1年12月24日

智慧为先 开拓创新

成都轨道集团推动打造智慧城轨

智慧城轨,不断发力

18号线合江车辆段

智慧运营,为乘客提供更好服务

就在今年10月,在18号线正线天府新至三岔区间,正线试验车辆运行速度顺利达到176公里/小时,各项指标全部正常,列车超速型式试验圆满完成。这标志着自主化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作为全国速度最快的市域A型列车,首次实现时速160公里的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实现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首次在西南地区落地。成都地铁列车智慧化再迈进一大步!

今年11月底,成都地铁首个智慧化服务试点站——孵化园站出现在市民视野。站内通过设置智能导乘屏、多媒体站台屏、智能售票机、智能客服中心等智慧化配套系统,及时通过对运营信息的实时感知、获取、传递,实现运营时间、流线引导、气温天气、站内外导航、列车定位、车厢拥挤度以及天府国际机场航班信息的智能匹配,为乘客提供精细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

而以上这些,只是成都智慧城轨打造过程中的缩影。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的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智慧为先,开拓创新,近年来,成都轨道集团致力于加快推动打造智慧城轨。

国家要求+发展需要

成都加速智慧城轨建设

智慧城市的打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让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给百姓生活方式带来更好的变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国家大政方针先行的背景下,轨道交通行业也不断加快引导智慧化发展。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城市都开始推进智慧城轨相关的建设项目,如深圳、南京、上海等都在开展智慧车站的建设。

将视线拉回成都。2020年10月,成都市政府印发了《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提出了完善智慧交通出行服务的要求。而对于企业而言,出于对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安全运营水平的需要,轨道交通企业需要依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成都轨道集团根据《纲要》总体目标、建设重点以及自身交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研究编制了《成都轨道集团智慧城轨纲要及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成都地铁的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工作重点由扩大线网规模提升为扩大线网规模与提高线网智能化水平并重。在现状之下,轨道交通进行智慧化发展已如弦上之箭。那么,智慧城轨究竟有哪些意义呢?

对于城市来说,交通是连接城市的血管,轨道交通则是城市的主动脉。2020年,成都地铁实现“五线齐发”,标志着“加速成网”的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成都市大部分区域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当前国家制定了建设智慧城市、交通强国的目标,这对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推动的智慧城轨建设正是响应时代的需要,利用好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各领域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这将是未来智慧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城市而言,智慧城轨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乘客而言,因为智慧城轨的智慧乘客服务建设体系中包括智慧乘车、智慧安检、智能客服中心、智慧导乘等内容,智能化的服务将提升乘客查询路线、购票、过闸、失物招领等效率,带来更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

从三维模拟施工

到“智慧工地”建设

18号线合江车辆段因为有20个足球场那么大,又被称为“超级停车场”。这个“超级停车场”在设计和施工时都采用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以智慧化手段实现三维模拟、碰撞检查、冲突调用、信息集成。“该项目借助BIM技术,完成了场平布置(包括工程眼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实训室)、三临布置、机电与装修样板段、配合管综图优化设计、装修面排布优化、工程量计算等。”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刷脸进场、从手机上查看考勤情况、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报警……这些就是成都地铁“智慧工地”上的场景。成都轨道建设通过移动互联网+“智慧工地”的技术手段,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简单来讲,‘智慧工地’就是通过云端系统,对工地上的质量安全、扬尘防治、工程进度、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成都轨道建设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工地”通过实名制管理系统,能实现人员实名制信息(身份证、人脸、基础信息等)的高效收集、验证、审核与整理利用。同时可以建立实名大数据档案、实现人脸识别的进出管控、手机上查看考勤情况、手机上管理人员信息。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则可以实现全方位监控、高级星光拍摄、联网传输、远程查看+选择存储、自动报警等。

混凝土在巨大的压力下从泵嘴喷涌而出,浇筑完成27号线一期工程最后一块顶板……这一切,正在成都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在位于成都地铁大厦一楼的成都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应急指挥中心,整面墙都是监控大屏,上面显示的是当前每一个重点监控点位和每台盾构机掘进参数的实时情况。通过成都轨道建设安全风险智慧管理系统(简称“风险监控系统”),成都轨道建设管理公司对目前全市在建线路所有在掘进的盾构机做到了全覆盖、全时段、全参数的监控;同时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引入大数据概念,提前对潜在风险开展辨识、分级和论证,进行“对症下药、定制方案”。包括第四期在建8条线路和资阳线所有工点,都可以通过具有“千里眼”功能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传输现场视频、数据等信息到该中心。

从运营到产业

智慧建设不断创新和拓展

在“智慧运营”方面,对于乘客而言,感知度最强的就是智慧乘客服务。

今年9月,成都地铁推出了刷脸乘车服务,提前实现阶段性目标。“推出人脸识别,是成都顺应大线网高密运营的管理需求,全面提升地铁运营智慧化管理水平的一项举措。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包括人脸识别过闸、移动支付等在内的多元化智慧票务功能,也有利于减少乘客排队购票、过闸乘车的时间,提升进出站效率,避免实体票卡及纸币接触,降低疫情交叉感染的风险。”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智慧票务只是成都轨道交通智慧乘客服务平台三个子系统之一,其他两个系统为智慧安检、智慧测温。

18号线站台设置32处多媒体站台屏,为乘客提供列车线路信息、航班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内容,以“一站式”信息获取服务,满足乘客出行换乘、日常生活等多元化需求;位于9号、18号线站厅中部的街区图也新增了乘客信息交互功能,乘客可在中部触屏区域通过手写、语音输入等方式进行站内外信息咨询、导航……成都地铁首个智慧化服务试点站——孵化园站为乘客提供从进站到候车的高效引导和自助服务。

在产业发展方面,“智慧化”更是不断“上新”。今年1月7日,由成都轨道集团、中车四方、中车成都共建的“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在中车成都公司正式揭牌。该平台融合了5G、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造了六项“国内首个”——国内首个开放式多系统多功能综合测试试验基地,致力于开展智慧乘客服务、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运维等方面的研究测试和示范应用;国内首个列车信号、网络深度融合技术研发测试平台;国内首个多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试验平台;国内首个基于5G车车通信智能列车运行研发测试平台;国内首个列车性能智能试验测试平台;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综合监控系统研究测试平台。

今年10月27日,西部地区首列城轨A型架修电客车——成都地铁7号线在成都中车轨道装备公司智慧检修工厂顺利完成验收交付,标志着西部地区城轨A型电客车检修能力已正式形成,顺利实现“成都车、成都造、成都修”的目标,并全面开启迈向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智慧检修综合服务商的新篇章。

同样在今年10月,由成都轨道集团、中车四方股份、中车成都公司联合研发的自主化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在成都地铁18号线正线试验车辆运行速度顺利达到176公里/小时,各项指标全部正常,列车超速型式试验圆满完成。该车作为全国速度最快的市域A型列车,首次实现时速160公里的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实现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首次在西南地区落地。该车基于“融合”理念,跨界融合了动车组高速度、高舒适和城轨车辆载客多、启停快的优点,同时融合了5G通讯、全自动驾驶、智能运维、本构安全、轻量化等先进技术。该车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的重要创新载体,为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锚定总体目标,标定建设重点,确定实施内容——顺应新的时代要求,围绕“智慧城轨”,成都轨道集团正在不断发力。相信随着更多从“纸面到地面”项目的实施,一个持续着智慧化升级迭代、开拓创新“进行时”的成都地铁,将为城市发展、服务群众贡献更多“轨道力量”。

--> 2021-12-24 智慧为先 开拓创新 1 1 成都日报 c91370.html 1 成都轨道集团推动打造智慧城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