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1年12月24日

“自导式”课堂改革 赋能提质促“双减”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双减”之道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正在深刻影响校园内外、千家万户。新学期开学后,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已在“双减”新政下做出许多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推进“自导式”课堂改革、破解作业管理难题、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形式……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校园里,孩子们的笑声越来越多,参与锻炼的师生越来越多,书包的重量越来越轻,教育的重心正在快速回归校园。

提高“三力”凝聚共识 协同发力落实“双减”

如果说“双减”是一套提质减负的组合拳,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滨河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落实“双减”工作中要切实提高“三力”,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强化督导,务求实效。

提高判断力,重视“双减”讲高度。通过不断的学习相关的文件及李元辉校长对“双减”会议精神的传达,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认识到,无论五项管理、“双减”工作,还是课后服务都是立德树人的工作、为民服务的工作,都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工作,既是教育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工程,所以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按要求重视、助推、执行、落实“双减”工作。

提高领悟力,理解“双减”讲深度。要做好“双减”工作,必须要深入理解。通过多次党政联席会的研讨,滨河学校认为,立德树人应该着眼于“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推进“五育并举”的难点在于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和体质健康管理,做好了五项管理工作,“五育并举”一定水到渠成。而五项管理的重心在“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才能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而做好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好书面家庭作业,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好自己的兴趣特长,减小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度,才是“双减”工作的标本兼治之策。

提高执行力,落实“双减”讲效度。在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开学初期,学校做好了“六个三”工作:制定了《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成都高新滨河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都高新滨河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文件,明确学校“双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 “双减”工作目标,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课后服务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三维”宣讲,凝聚了共识;为了强化领导,保障“双减”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建好了“三组”领导机构;实施了“党政联席会主管,项目小组主抓,各处室、学段主战”机制,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三小”作业,控制了作业量;抓好“课堂改革、课后服务、课间管理”管理,提升了教学质量。

“自导式”课堂改革 撬动“双减”破冰之路

学生作业负担往往来自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课堂改革是实施“双减”的关键。滨河学校通过对全国各种形式课堂的研究、对比,最终确定通过推进“自导式”课堂改革来为推进“双减”工作架梁破局。

据了解,滨河学校在引进“自导式”教学后,先后4次到外校取经,邀请专家到校培训达10余次,召开专题研究会6次,领导深入课堂指导60余节,积极参与课堂改革研究的老师有100余人。

学校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河“自导式”教学。课前强调“四必”:课前必预学、预学必检测、检测必统计、统计必运用;课中紧扣“两问”:核心问题架构课堂环节,延伸问题导向深度学习;作业指向“三小”:通过课前预习小检测明学情,通过课中小练习纠偏差,通过课后小作业固学识。

“自导式”课堂的课前预学让学生带着准备进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带着自信进入课堂,为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自导式”课堂的课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供了机会和任务驱动力;“自导式”课堂的“四必”让教师通过预学检测和统计精准掌握了学情,让精准指导变为现实。通过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目前,滨河学校正着眼于未来,进一步优化“自导式”课堂教学,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加大改革力度,让“自导式”课堂教学在滨河学校成为一种常态。

优化作业设计 分层布置减负提质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在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该怎样设计作业,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对象——一个个生动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在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等方面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最佳路径,值得深入、细致地研究与探索。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高新滨河学校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强化作业的辅导、批改和反馈。

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作业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能够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七至九年级能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家庭作业。滨河学校对作业提出了“三小”要求,一是通过小题单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二是通过小黑板让老师布置少量的作业;三是通过小测验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

同时,高新滨河学校严格分层布置作业。学校作业分为学科类作业、拓展应用的实践类作业以及活动类作业。依据学校作业大数据平台以及任课教师的了解给学生分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由与个性,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

学校还开设“私人订制”作业。针对学习中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实现学生作业个性化,进而达到作业训练精准化,也为分类作业辅导、分层评讲提供依据。

此外,滨河学校通过对小学和初中家长调查“孩子写作业,最让你头疼的是什么”,64.86%的小学家长和50.4%的初中家长都认为是写作业磨蹭,效率低;66.72%的小学家长和57.57%的初中家长认为是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3.57%的小学家长和6.37%的初中家长认为是作业太多写不完。基于调查,学校把作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上,而不单单是减少作业量方面。一学期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让教育回归本真 “双减”成效初显

过去的几个月里,滨河学校交出了怎样的“双减”答卷?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据了解,通过“六个三”工作的开展,滨河学校积极探索“双减”新路径成效初显。

全体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增加,由上期的平均1.3小时左右提高到本期的1.4小时左右;学生教辅使用数量明显减少,由去年的每生每科平均2.3本降至本期的每生每科平均1.4本;制定了《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双减”工作24条》,细化了各处室分工,落实了指导人和责任人,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实现了学校“双减”工作的挂图作战。

良好的开局正让校内“双减”全面落地。但破解难题非一日之功,想将孩子和家长都从教育焦虑中解放出来,依然任重道远。滨河学校呼吁大家大胆作为、淡化考试,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切实推进“双减”落地。

--> 2021-12-24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双减”之道 1 1 成都日报 c91429.html 1 “自导式”课堂改革 赋能提质促“双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