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双减”关键点
让学生成长看得见
——邛崃拱辰中学“知行合一、五育融合”
师生们每天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真正落地的关键之处。邛崃市拱辰初级中学校积极转变观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双学双创”五步教学法。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双创——教材再创+教法再创,五步教学法——前置学习、教师导学、练习讨论、展示分享、课堂评价。学校遵循“知行合一、五育融合”的办学理念,以阳光教育课程为载体,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为途径,以五育融合为方法,整体推进学校变革,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教师发展,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高。
立足课堂 减量提质
“双学双创”五步教学法从课堂立意、流程优化、教学方式转型到课堂样态都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了指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师生发展。“双学双创”五步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从低效率的题海训练逐步转型为高效课堂:一是重视研究“教学设计”,即细究课标、分析学情、解构文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谋划布局”;二是重视在“教学实施”中把握学情定位,根据课堂场景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三是重视“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分层有梯度的“作业”,实现作业的“减量增质”。
“双学双创”带给学生的改变
全面实施“双学双创”五步教学法以来,拱辰中学出现了一幅幅教书育人的动人画面。
小彬幼年时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第一天到校时,他独自带着生活用品来,自己铺床。缺爱的成长环境导致他寡言少语,不愿意甚至害怕与别人相处。课堂上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他来说是个难题,他一直在逃避合作。老师很关注他,陪他谈心、给他鼓励、教给他与人沟通的小技巧:着急生气的时候先冷静下来再说话,小组学习时积极发言讨论……他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管理情绪、积极发言,在组员的配合下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渐渐感受到来自小组与班级的关爱与认同。现在,八年级的小彬已经是一个优秀的组长了,他的笑容多了,更自信了。
九年级的小宇是一个优秀的大男孩。但是,刚读初中的他是一个不自信、爱哭鼻子的人。刚进校时,班上进行班委竞选,他不敢报名,老师在反复考察后让他当组长。刚开始,他跟组员闹别扭、到老师面前哭鼻子。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学习管理自己、协调处理组员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他成为一个有主见、有组织力的组长,并尝试担任更多的班级事务。
后记:在“双学双创”课改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点评与分享,变得阳光、自信、自律、上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育、优秀品格逐步养成,课堂上洋溢着师生互动共生、教学相长、和谐温馨的氛围。教师的教从原来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的学习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平乐中学“自在生长、乐在平中”
邛崃市平乐中学校坐落在水乡古镇,学生大多是来自周边镇乡的农村学子。近年来,平乐中学以“自在生长、乐在平中”为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构建“自然、自觉、自信”理念指导下的“生长”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社团建设、远程直播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认知体验,浸润学生心灵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村高中高品质特色发展之路,一个个农村学子在这里启程远航,描绘新的人生蓝图。
连接名校 直播梦想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们快速走进教室,开始直播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的课程。学生们聚精会神,专注听讲和笔记,时而沉思冥想,时而自信互动;老师协同教学,从容点拨。
据了解,平乐中学直播班在上课、考试、作业、备课教研四个重要环节均与成都七中同步,依托名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中心,做到“以学促教、以学定教;分层教学、全面开花”。平乐中学用一块屏幕为乡村学子打开了一扇看到更广阔世界的窗户,为农村孩子连通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给孩子们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迄今,平乐中学直播班已送走七届毕业生,众多农村学子通过就读平乐中学直播班考入双一流大学;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经过双师直播教学的洗礼快速成长,成为国、省、市优秀骨干教师。平乐中学直播班已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成才摇篮,是邛崃市普通高中教育一个响亮的品牌。
五育融合 全面提升
在抓紧学业的同时,平乐中学抓实育人建设。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升旗、诵读经典、故事汇、法治讲座等活动深化学生德育教育;通过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书画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春秋季运动会、阳光体育活动、球类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通过开展家庭劳动、志愿者服务、劳动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热爱劳动的精神,在协同中形成合作的团队意识。值得称道的是,为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平乐中学全力建设40亩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与社团建设、班级实践相结合,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素养的全面提升为落脚点,不断发挥学校的育人功效。
科研引领 提升品质
科研引领、不断优化是学校品质不断提升的法宝。为了进一步优化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平乐中学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将远程直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课题被列为四川省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课题、成都市重点课题,并成为成都市“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培育对象,在四川省、成都市阶段评审中分获二等奖。除此之外,平乐中学围绕课堂教学、德育建设、课程开发申报立项了国、省、市、县四级课题,不断探索深度学习、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路径。2021年平乐中学深度阅读课题研究成果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并被列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评选候选成果。
后记:一路跋涉,流走的是时光,沉淀的是成长。平乐中学在改革中成长,在思索、追求、成长中不断打破旧的思维、迎接新的思想。学校的发展是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推助学校品质不断提升。学生追梦启航、学校从容嬗变,一路成长一路飞歌,一路成长硕果满筐!
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
——邛崃十方堂小学校萌芽南河畔,花开邛窑侧
邛崃市十方堂小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成都市文明校园、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成都市阳光示范校、成都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邛崃市办学先进单位。
百年文化积淀 一朝风华初现
1913年,季向随先生创建的学堂是十方堂小学的前身。百年栉风沐雨成就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学校以“生命至上、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为办学理念,求真务实、不断进步,在办学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壮大优质教师队伍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
多年来,学校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学业务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在编在岗教师35人,其中,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人、成都市骨干教师6人、邛崃市学科带头人2人、邛崃市优秀青年教师17人、邛崃市优秀教师11人。学校以“精彩全看你如何运笔”的办法建立评优选先的激励机制与事业发展的平台,给教职工提供尽可能宽广的成长空间。近几年,学校新教师积极参加成都市和邛崃市的各学科名师工作坊,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进一步稳定和壮大了优质师资队伍。
见贤思齐主动成长 携手名校助力发展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思路,见贤思齐,主动向优质学校学习。2019年,十方堂和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成为结对学校。同时,十方堂小学加入由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牵头成立的第二区域教育联盟(第四小组),在区域教育合作中与成都市区优质学校协同发展、管理共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生态共建、文化共融。十方堂小学积极参加并承担联盟互动活动。2019年10月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共构教育同心圆、助力新生初长成”的交流活动;2020年10月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区域联盟互动、共话教师成长”的交流活动,积极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研兴校砥砺前行 学生成长个性发展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近年来,多名教师在全国、四川省、成都市论文案例比赛中取得一、二等奖;在成都市、邛崃市赛课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着力抓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采取校本课程全面走班制,形成了“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施展”的发展之路。“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教师优化作业分层设计,“减量提质”,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学校实施“周一无作业日”教学改革,要求学生不带书包回家。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艺术教育花开满园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开设了十多个兴趣班,部分艺术课程聘请了排球教练、足球教练、邛窑文化传承人、以色列陶艺专家等专业人士到校授课,对师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传、帮、带。多名学生在合唱、尤克里里、排球、舞蹈、摄影、泥塑等方面荣获诸多奖励。2017年,学校的陶艺作品受邀参加了四川省“非遗文化艺术节”,精致的作品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近三年学生参加四川省排球比赛和成都市足球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三名校足球队员被成都18中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招入该校。
后记:南河水悠悠,十方文脉长。萌芽于南河畔的十方堂小学经过多年的成长与发展,在新时代的教育春风中亭亭玉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所百年老校根植于邛崃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上,必将枝繁叶茂、花开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