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2年07月27日

诗意栖居与活力生活

水系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创建和改善意义重大。

成都平原的文明,正是由治水而开始。成都的人和成都的历史文化,是水滋润出来的。在李白、杜甫、陆游、薛涛的关于成都的诗文中,都能看到湿地的影子。“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的诗句,就描绘了摩诃池、浣花溪等春日里的水岸美景。

由于人们亲水、近水的天性,湿地往往成为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园林苑囿的重要内容,因此也承载着城市丰厚的人文积淀。《华阳国志》记载的龙堤池、隋蜀王杨秀展筑少城时的摩诃池、陆游《感旧绝句》“半红半白官池莲,半醒半醉女

郎船”中提到的江渎池等,都是成都官民、文人游赏的最佳去处,千百年来塑造出成都优雅的文化形象。

成都市湿地资源总面积约43万亩,包括新津白鹤滩这样的国家湿地公园,另外像青龙湖湿地公园、兴隆湖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等作为环城生态公园这条“环”上星罗棋布的“点”,作为成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和生态景观带,已开始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雨洪调节、环境净化、景观休闲等多重效益,这里生态优良、风光旖旎,与绿道结合成为蓝绿交织的生活新场景,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成都,湿地已逐渐成为市民运动健身、亲子游玩、休闲露营的下一站,体育消费与户外经济的稳定增长,更为新业态的涌现提供了“源头活水”。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这正是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尝试。

--> 2022-07-27 1 1 成都日报 c101908.html 1 诗意栖居与活力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