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多、面广、散发、量大,“8·25”疫情,是自2020年以来成都遭遇的冲击最大、防控难度最高、最为严峻复杂的一次疫情。但在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战疫之下,那个人们熟悉的烟火成都,成功归来。其间,当最新的防疫措施需要解读,当居家的病人需要赶往医院……12345热线,总是广大市民首选的号码。8月25日至9月19日0时,12345热线平台共受理涉及疫情来电来信158.79万件,当场解答140.16万件,当场解答率88.27%;转办18.63万件,办结率98.01%。
一个电话号码
连着千家万户
一个电话号码,连着千家万户——每一个疑问的解答,都关联着市民在电话那头的热切期盼。
12345热线接听中心2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电话铃声和接电话回复的声音此起彼伏。“核酸检测报告一直没出来,如何采买物资?”“如果现在离开成都需要什么手续?”“秋季入学最新要求是什么?”一个又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从电话的另一头传过来。
“我们原来一天的量可能就在2.5万左右,现在高峰期,我们的呼入量每天达12万以上,9月1日当天更超过了18.3万。”12345热线现场,接听中心负责人介绍,疫情放慢了城市的生活,但对遇到问题的市民而言,得到答案的迫切性,却陡然升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12345热线接听中心迅速成立前台接听保障小组,通过增加人员,实时调整员工班务,从过去高峰时段的200人,增加至近400人,确保市民需求第一时间接听受理。
“我95岁的母亲在温江区社会第一福利院,突发眼疾,身体状态不好,急需到华西医院就诊。”9月15日上午10时,因故无法陪同母亲前往医院的赖女士拨通12345热线。7分钟后,温江区社会诉求服务中心即接到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的转办件,随后,温江区民政局迅速启动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就医快速响应预案……上午11时30分,95岁的刘婆婆顺利来到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就诊。
市民马先生拨通了12345热线。“我们有一份病例报告通过顺丰快递寄回,但转运到双流区中转场时,由于疫情管控,快递一直不能配送。”12345热线立即交由提速处置专班进行紧急转办。在多部门的协同下,成功在会诊前将报告送到了马先生的手中。
在12345热线,对于不能当场解答的问题,工作人员则将快速生成电子工单,转派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理。从接到群众诉求到办理回复,还要经过双闭环流程——话务员首先认真记录群众诉求,待审核人员初审后转至网络理政后台进行复审,再转办至各办理单位。此后,办理人员将现场核实、沟通处理,就办理落实情况回复诉求人。
一个服务专班
提速民心回应
在成都市政府111会议室的大门上,“12345热线诉求和网络舆情提速处置专班”字样明显。一间中等规模的会议室里,坐满来自公安局交管局、卫健委、社治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民政局等20余个市级部门的工作人员。
工单讨论、片区协调、开会梳理,这里24小时一直在坚守。三块大屏幕上,12345热线数据分析平台在滚动播放各区(市)县的涉疫诉求信息。在这里,由3名副局级干部和20余个市级部门的处级干部组建的提速处置专班,具体负责疫情防控涉及的重点问题处置办理。
“专班的最大好处,在于使12345热线办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级、提速、提质。”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班的运行机制打破了12345热线原有的处理流程,“必要情况下专班的一个电话能直接打给区长,确保急难愁盼问题能尽快处理。”
在市网络理政办,厚厚的一摞办理通知单,每一页都注明了批办意见和处理报告。在记者看来,它记录的不单单是受理时间、交办时间和回访时间,更记录下了民心回应的“加速度”。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实习记者 李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