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2年09月20日

勇者的秋天

□郭发仔

入秋的那场高温,使我一直对白露之后的凉爽有强烈地渴望。但我万万没想到,这凉意渐深的秋天,竟与我一墙两隔,在窗外空荡荡的世界里,孤悬着。

我一直纠结,这个秋天与曾经那个漫长的春天究竟有何不同。

戴好口罩,不出门,不要在小区逗留。楼下物管巡逻人员骑着电瓶车,用喇叭不断重复防疫要求。其实,大家都很自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自觉行动充实家的内涵。每栋楼里,家成了封闭的独立区域,就像一个个内容丰富却又无法洞知的盲盒。

好几天,我试图使自己安静下来,读几篇文章,写几个字,或者推进一点从办公室用抱回来的装了几个袋子资料的工作,但无论如何,都不自在。推开窗,想让自己感受一下这个秋天最真实的情景。阳光薄薄的一层,风是轻的,空气是新的。小区里几乎不见人影,树木很安静,停在一侧的小车紧挨着,也规规矩矩,所有的东西都僵住了一般。

晚间七时许,统一下楼做核酸检测。室内的昼夜被灯光模糊了边界,一下楼才发现夜色已经浓稠。路灯惺忪,白亮的光束只顾脚下。平日并不茂密的绿化林,在夜色中乌泱泱黑成一片。有桂花香隐隐飘来,时近深秋,桂花并不像往常那般早早献上节令的殷勤,在夜间隐藏着,隐忍着,竟在这有些寂寥的夜色里,释放出幽微的诗意。

男女老少,或一身蓬松的睡衣,或短衣短裤,有人趿拉着拖鞋不慌不忙走来,把水泥地板打得噼里啪啦的,像睡意刚起的夜色咳嗽了几声。大家规矩地排队,歪歪扭扭的几排,很长。志愿者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包裹全身,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只有那双明亮的眼睛和在额前飘逸的几丝秀发,表明她们是女同志。她们来回喊话,不断提醒,语气如秋风一般爽醒,声音里带着桂花一般的清香。那肯定是一张无比美丽的脸,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很笃定。

三日,又三日。微信里不断传递这疫情的动态,有小区一下拉走了六车人,有人活动轨迹跨越了大半个城市。所有这些弹出来的信息,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砸在每一个人脆弱的神经上。大家对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批评、指责、埋怨,然后互相提醒、勉励、鼓劲。继续居家,两天采购一次食品。守住自己就是守住社会公德,这是大家用行动达成的默契。

后来,每天一次核酸,由晚间改为白天。白天的秋天才是秋天素颜的模样。香樟树展开每一片深绿的叶子,海棠挂了一串青涩的果子,小樟树、合欢树、梅花树,都以一种矫健的身姿立在这特立独行的秋日里。桂花一夜之间全开了,淡淡的金黄,夹在枝叶间如隔夜的雪痕,又似新点的彩墨。木槿也开花了,一树的,一树淡黄,对望着,喇叭状的花朵叠出许多褶皱,不多不少,别在头上的发卡一般,有低调里的繁华,有通俗里的雅致。

人们从楼里钻出来,抬头看看青灰色的天空,左右打量,目光在草木间探寻每一丝细节,然后以最舒服的姿势排在队伍中。最开心的是一群小娃儿,一个个推出滑板车、小自行车,一阵疯跑,竞相追逐,咯咯的笑声给小区增添了灵通的童趣。说实话,平日司空见惯的美好,从未认真欣赏,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那么弥足珍贵。

保安举起喇叭,朝楼栋大声催喊:做核酸,赶紧做核酸。一遍又一遍,单调而噪耳。几个窈窕的志愿者在队伍中间不停穿梭,提醒那些口罩挂在鼻孔下面的人,互相保持一米距离,还经常停下来向大家宣讲最新的防疫要求和政策。阳光有点白,明晃晃的,把每一个人的轮廓都一丝不苟地印在地上。阳光没有错过任何一个人,那些美丽的身影从身边一飘而过,我看见她们额前秀发紧贴在微湿得肌肤上,裹紧的防护服在太阳下发出一圈漫漶的光芒。她们是这个秋天里的秘密,也是人心忐忑的希望。

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披着小汗衫,踩着自行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嘴里唱着“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稚嫩的声音里曲调并不精准,但那精气神极富穿透力,仿佛奔赴的路上个个都是英雄。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2-09-20 1 1 成都日报 c104447.html 1 勇者的秋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