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稻穗弯垂,穰穰满家。从空中俯瞰位于新津区的天府农博园,巨型稻田画以丰收为底色,绘出大白菜、豆荚、稻穗、谷仓、辣椒、南瓜等图形,创意十足。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稻浪翻滚,簇拥着“庆丰收、迎盛会”六个大字,不仅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更展现了乡村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壮阔实践中,农村是公园城市的生态基底、地域文化的根脉所在,必须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做强生态价值转化、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功能,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只有立足全局、统筹城乡,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才能更好地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乡村高质量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成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征,更需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饱满的稻穗长势喜人;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收获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要大力推动实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持续做优做强“4+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夯实产业兴旺基础,引领带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在蒲江县明月村,乡村道路整洁干净、农家小院窗明几净、茶山竹海苍翠盎然,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成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个重要课题,乡村的“颜值”全面焕发,催生新场景、新业态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津区张河村探索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的“共享农庄”项目,昔日的“空心村”变身热门打卡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既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绘就山水相依、田园弥望,乡村和城市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图卷。
秋收时节,成都平原阡陌纵横,沃野千里,绿道如玉带延伸,村庄如珍珠散落,交织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村富的公园城市乡村图景。让我们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不断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继续写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