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系统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多个着力点,要求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是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动态过程。补齐短板,不仅能形成平衡结构,且会使发展之“桶”容量更大,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迈向永无止境的发展新境界。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既各有特色、各具分工,又协调对接、相互融合,推动区域间合作联动——
以“一带一路”建设助推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构建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探索将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加快城乡区域间高速铁路网、通信网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塑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幅幅崭新的区域经济布局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答卷,是适应发展新形势、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显著优势的生动写照。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我国的区域发展必将越来越协调、平衡,越来越充满活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