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夜间经济、繁荣夜间消费,早已成为不少国际大都市的选择。
“夜经济”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1995年英国正式将发展夜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据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到2016年间,仅伦敦就创造了超过10万个新的夜间工作岗位。2017年夜间经济占全英国GDP的6%,已成为英国的第五大产业,收入高达263亿英镑,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0亿英镑。
从全球很多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来看,体育消费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作为F1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首场夜间赛事,新加坡大奖赛于2008年首次举办,而以城市街道为跑道也独具特色,吸引大量游客观赛消费;2019年11月巴西圣保罗举办体育不眠夜的活动,为市民免费提供了2000多项体育活动。
发展夜间体育活动,也有利于引导夜间消费朝着健康、绿色和全民参与等方向发展。各个城市都是怎么做的呢?今年夏天,北京就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出台相关举措,鼓励社会组织及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和地标商圈自主开展夜间城市马拉松、荧光夜跑、街头篮球赛等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夜间系列体育活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更完备的夜间体育设施,并对符合条件的新建体育场馆实施财政补助政策等;杭州通过包括“夜健身”的6个“夜活动”,培育“10+X”夜地标,打造50个夜生活IP,100个夜生活网红打卡地,每年安排100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促销活动。
在厦门,由政府牵头,孵化出荧光夜跑、情侣夜跑等一系列夜间赛事活动。2019年,亚洲首届6天6夜马拉松在厦门举行,中国成为继美、法等国之后的第五个举办国。今年8月底,由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5K夜跑联赛在厦门体育中心举行,该赛事已成为国内持续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田径场地赛事之一。体育赛事作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带动的消费量极和经济贡献十分可观,马拉松已成为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并形成洼地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体育项目和经济要素汇集。厦门的成功经验表明:由政府引导或牵头培育知名体育赛事IP,可以加快形成独特的夜间体育消费文化和氛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浩 胡锐凯
图据新华社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