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2年11月24日

以喜剧观照生活与生活共创喜剧

记者:随着《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等喜剧综艺节目的热播,其中的表演、段子和话题也时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为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当下短视频火爆,提供笑料的段子手越来越多,您觉得段子手和喜剧人之间差异在哪?

樊明君:段子是短的喜剧,喜剧是长的段子。无论悲剧、喜剧、正剧、闹剧还是荒诞戏、滑稽剧,只要是戏剧就都属于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塑造一个形象来表达一个主题、说明一个道理,传递一种情感、传扬一种精神的文艺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喜剧多用机智、欢乐、幽默和讽刺等活泼的方式来呈现。

为了适应当下火爆的短视频传播方式,相声、小品等传统舞台喜剧形式,纷纷以更快、更短、更“急智”的创新,与观众的观赏习惯相向而行,与脱口秀等各类新喜剧相互融合,广受欢迎。

新媒体、新传播、新喜剧,改变的只是喜剧传播与人们观赏的方式,而以传递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美好健康生活状态为主要目的的喜剧精神和喜剧内涵却并没有被改变。而以小见大、滴水藏海的“急中生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出其不意”等喜剧包袱的创作和表演手法,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以脱口秀、素描喜剧等新喜剧的创作与表演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如果一定要在段子手和喜剧创作者之间找到一些区别,那么新喜剧的创作和表演对段子手的“急智”要求更高,“短而精,小而巧”的特点,要求段子手们更快速更密集更持续地抛“包袱”、出“笑果”。我们眼下经常听到的“爆梗”就是如此。梗是最小的段子、段子是最小的喜剧、喜剧是最小的人生,而喜剧正是透过故事、人物、情感和道理所展示出来的各个不同而又美美与共的多姿多彩人生。

另外一个不同就是眼下的段子手与表演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少段子手与表演者就是同一个人,自创自演的占比越来越高,同时,此前的喜剧人所创作的节目大多没有具体和特定的表演对象,而眼下的段子手所开展的创作则与表演者有着更加密切的关联和一致。比如李雪琴、徐志胜、何广智等脱口秀演员,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随时都能见到以“自嘲”的手法创作出来的各种“爆梗”,这些自嘲式的梗给观众带来了笑声,也在不经意间塑造了他们的“人物形象”。他们这些输出,大多都与当下网友所关心关注的职场、婚恋、家庭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观众。

记者:喜剧的发展,总是与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人们需要笑声,不同的时代,就不断有新的喜剧形式出现。您如何理解喜剧的价值,或者说“力量感”?

樊明君:喜剧的表现形式是轻松活泼的,而内容与意图却是严肃深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其实是披着活泼外衣的正剧,喜剧其实也是悲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说悲剧表现的是崇高,那么喜剧表现的就是智慧,如果说悲剧的力量源于忧思,那么喜剧的力量就出自乐观。

喜剧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创作表演手法等,在不同的时代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与发展,而以机智、勇敢、幽默、乐观为表现内涵的喜剧精神与价值却是始终不会被改变的。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与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都常常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把生活感悟,思想升华等以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机智幽默地表达出来,笑声中,人们宣泄情感、净化思想、陶冶情操,这就是喜剧的价值与力量。

记者:现在接收娱乐信息、笑料渠道越来越多,这似乎让大家对喜剧有了一定的耐受性,让观众笑似乎变得更难了,您怎么看?

樊明君:所有艺术门类的创作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优秀的原创作品,其从无到有的创作都不是容易的。喜剧的创作也是这样,一直就比较难。与当下网络喜剧的“一时爆红”相比,持续地不断地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网络喜剧则更为重要,当然其难度也更加大,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笃行弥足珍贵。我相信我们的喜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更多更好广受观众喜爱的好作品,尤其期待更多表现积极乐观精神和昂扬奋发情怀的作品持续涌现,不断丰富当下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喜剧创作一方面要尊重传统;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适应观众的审美取向并引领观众的审美趣味,如何让作品与生活共振,是喜剧创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能不能谈谈您的观察和思考?

樊明君:源于生活的艺术,总是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无论古希腊喜剧,还是中国古典喜剧,其喜剧创作的传统,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传承着积极达观的生活态度。

喜剧的创作常常是利用生活中的琐事和滑稽、偶然的事件,通过夸大的表现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喜剧通常都通过嘲笑、讽刺来起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喜剧的高台教化也总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巧妙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幽默的风格和独特的表演来实现。

中国古典喜剧中常常出现的大团圆结局,也是人们追求圆满、美好生活的一种表现,也是广大民众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啼血的杜鹃、带笑的玫瑰”,巴蜀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川剧,其悲喜相乘,寓悲于喜,亦庄亦谐的“麻辣喜剧”风格,在以短视频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当下,新喜剧的创作与表演,也是大有可为,传承创新正当时。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好的喜剧、好的创意、好的“包袱”、段子、“爆梗”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喜剧创作者的观察与思考中来,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学习与实践中来。这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引导观众审美情趣,与美好生活同频、与智慧情感共鸣,用喜剧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樊明君:编剧、剧评家,四川省川剧院创编室主任。)

--> 2022-11-24 1 1 成都日报 c107319.html 1 以喜剧观照生活与生活共创喜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