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2年11月28日

打造发展新优势 为何锚定“制造强市”?

——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一部手机,可以造得越来越小,却越来越流畅易用;一辆汽车,可以从用油、用电再到氢动力……从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家居、电器到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等领域的突破创新,都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

纵观世界,工业化道路仍在迭代演进,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看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看短板,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时至今日,一个共识越来越鲜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筑牢大国制造的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而这需要每座城市的不懈实践与持续迈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才能掌握发展主动。不难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以及重庆、苏州这种公认的实力选手不仅服务业发达,制造业同样能打。

实体经济是根基、先进制造是方向,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已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对于成都来说,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意味着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拓展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内生动力和发展支撑,既厚植城市服务“国之大者”的持久竞争力,又能够有效应对短期冲击的不确定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型工业化内涵和逻辑深刻调整,要求深挖市场潜力、优化要素组合、激发创新动力,加快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经济总量近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成都距离先进制造的目标还有很大空间,既需要量的积累,又需要质的提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机遇与现实,成都必须锚定制造强市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核心制造环节比重、提升产业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共用水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的聚合共生效应……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以更宽视野、更高标准加速发展质量提升、产业结构提质、城市功能提效。

种种路径,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必须以整体和全局的视野去考量,也需要着眼细部久久为功。规模总量、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面向“十四五”,指向更远的未来,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揭牌,“东数西算”工程四川节点全面建设……当下的成都,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推进、链条正在聚合、生态正在构建。

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外地实践、对照自身目标,成都,正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制造强市目标,着力打造成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这是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产业发展新路,这是一条让城市更有实力、企业更具活力、市民更享实惠的必行之路。

--> 2022-11-28 本报评论员 ——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系列评论之一 1 1 成都日报 c107478.html 1 打造发展新优势 为何锚定“制造强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