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微网实格”实现精准对接,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社区工作人员精心熬制“大锅汤”,提高农村地区群众预防能力……连日来,成都市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兜底作用,通过24小时健康服务咨询公开电话、微信群或线下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抗原检测指导、新冠疫苗接种指导等服务,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扎实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林大爷,你们最近怎么样?如果有哪里不舒服要及时给我说哈。”昨日中午12点,忙完上午的看诊,都江堰市龙池镇中心卫生院(都江堰市龙溪-虹口景区医院)副院长张仕强掏出手机,给一直牵挂着的林大爷夫妇打去了电话,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
龙池镇是都江堰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乡镇,镇域全系山地,境内最高峰龙池岗位于南岳社区,海拔3272米。林大爷夫妇就居住在南岳社区。
“龙池镇的老人有3000人左右,常年住在山上的就有七八百人。”张仕强告诉记者,受地形和身体状况影响,很多山里的老人就医和接种新冠疫苗不太方便,为了做好山区老人的疫情防控和健康保障,医院与各个社区对口组建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制定名片、发放宣传手册,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派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问诊等形式为老人送服务,满足他们的就医需求。
“现在体温是38.7℃,这个退烧药可以吃一颗,最多一天三次,最好是饭后服用。”昨日,在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八组某居民家中,白头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医生杨清松上门服务,为村里的孩子进行体温检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指导。
白头镇卫生院副院长陈素萍告诉记者,他们除了线上线下提供健康服务和指导外,还通过中医药技术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例如卫生院送药小分队会带上分装好的中药大锅汤,深入村(社区),到林盘、院落,把健康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内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心理疏导等;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家庭医生团队会送医送药到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周滎鸿 粟新林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