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1月06日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让幸福成都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上接01版

施小琳强调,要以加快发展为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生活品质提升做强城市功能、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促就业促增收、围绕满足市民需求扩大消费供给、围绕民生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最终将发展成果体现在全市2100万市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上。要以守牢底线为基础,在持续织密社会保障网络上下功夫。全力以赴保就业,做好独居老人、残障人员、基础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持续提升市民群众居住品质,营造全龄友好人居环境,用心用情保民生、暖民心。要以补齐短板为重点,在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上出实招。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救治能力,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治力量保障和药物供应,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大运会等国际国内赛事为带动,持续做好运动场馆和设施向公众开放,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围。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全力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加快“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和“碳惠天府”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要以精细服务为抓手,在促进政策保障可感可及上提质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营商环境5.0版政策加快落地落实,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推动12345热线平台系统集成改革,深化市民诉求一键回应,更好更快解决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以智慧治理为牵引,在提升城市科学治理水平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创新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深入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持续提高城市通勤效率,积极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不断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要以统筹协调为关键,在推动为民惠民持续深化上见实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问需于民与问效于民相结合、过程管控与终端见效相结合,让民生实事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春节将至,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切实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多措并举做好民生商品保供、春节返乡出行保障、农村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确保广大市民群众过一个温暖、安宁、祥和的春节。

王凤朝指出,坚持以市民感受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是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困难帮扶力度。要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落实“三个做优做强”,更大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平衡,稳妥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促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服务。要持续回应美好生活期待。夯实公园城市绿色本底,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升市民就近运动健身体验,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要持续倾力服务市场主体。坚持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尺,推动营商环境政策迭代升级,强化各类要素保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提振发展信心。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

--> 2023-01-06 1 1 成都日报 c109060.html 1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让幸福成都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