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川2021年、2022年耕地都是净增加。”“这几年,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四川是资源大省,怎么做好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是非常重要有必要的。”……10日下午,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上,新增的“资源环境界”界别的会议室里,话筒一个递一个,带来好消息的同时,大家也深入讨论界别接下来怎么干,现场气氛热烈。
记者发现,“对新界别的意义”是大家在讨论中谈及最多的,话语中“有惊喜”更“有信心和决心”。省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局长张迅开门见山,“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纳入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但资源与环境不和谐,而生态地位又特别重要。新增这个界别对推动全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资源与环境,这本身是一个学科的名字,而且还有博士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建筑可以为资源与环境服务。”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沄璋是一名新委员,“很荣幸来到这个界别”。
资源环境界有23名省政协委员,来自资源、地质、水电、储能等部门和行业单位,都与资源与环境息息相关。“在往年的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资源环境这块,委员的专业性不够强,专委会的成立有很大的助力作用。”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石瑜飞介绍,“以后,会重点关注全国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以及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甚至会包括少子化老年龄化等人口资源问题。”
共识在凝聚,智慧在碰撞。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孟强提出,“不管是氢能、锂矿还是光伏,高效开发利用要产业协同;矿产丰富的地方往往在偏远山区,要区域协同;还有强制配储能降成本。”
5点半,讨论时间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省政协委员、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孙建军叫上吴孟强和其他委员开始讨论氢能、钠离子的储备问题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