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对文学生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李玮:在我看来,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能更敏锐、更及时地把握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变化,它能为传统文学提供许多新经验,比如我们在网文中可以看到许多新奇的设定,像时间循环、互换身体、平行时空、自带系统这些都是既有传统文学脉络之中所没有表现过的。与此同时,网文也能为文学提供许多新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像许多网络作者会尝试以动物或者后人类作为表现主体,还有的作者会进行一些写作形式的探索,把剧本杀融合在文学写作之中,或者进行一种互文性的反套路写作。因此我觉得实际上网络文学在提供新经验、表达新探索等方面,确实拓宽了文学的边界、丰富了文学的表达。此外,网文创作,对于拓宽文学的创作和受众群体,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因为写作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对写作感兴趣的年轻人开一个账号就可以“为爱发电”。而且我们最近也注意到有许多中老年人退休在家开始热衷于读网文,可能以前也有一些老年人在读,但并不像今天这么广泛,所以我觉得网文对于丰富文学创作和受众群体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记者:在近年的网文创作中,考据流、技术流作品的涌现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如果说在未来的大文学格局中,网络文学能够“反哺”传统文学的话,这会不会是一个突破口?
李玮:近几年来,历史类网络文学的发展非常突出,许多作者确实是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无论是现场考察还是文献考据,他们都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考据历史的严肃态度;许多写非遗文化传承的作者也是来到一线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此外,一些写科幻的作者,则是对理论和技术有着非常深入地学习。这些现象说明网文从最初通俗化、娱乐大众的写作逐渐向知识输出、文化传承等较为严肃的写作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在网文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人生,看到更多的文化传承。从这点来看,网文确实在历史经验的现代性转换上,在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以及思考人类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于传统文学有着反哺作用。
记者:作为IP源头,网文对下游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而网文也正在从单一文本的价值,转化为了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如有声小说、漫画、动画、游戏、影视……在您看来,网文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李玮:我一直认为网文在原创内容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网文的原创内容是源头,影视和游戏动漫等改编是从源头中来汲取力量的延伸性产业,网文作为一种文字性产品,它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为其他文化产业提供想象力的来源,因为无论是影视化还是动漫化呈现,都不如用文字想象世界,构筑情节来得便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网文的升级换代也在影响和推动着其他下游产业的发展。
记者:近年来,中国网文出海的成绩相当亮眼,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网文怎样才能讲好成都故事和中国故事?
李玮:其实在我看来,网文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在,都是在讲中国故事,而且确实是在打造一个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形象。当下,网文出海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网文作品被翻译到国外,在东南亚、日韩、北美甚至欧洲吸引了大量读者,网文的许多创意也在世界各个重要的文化传播领域,产生着共鸣和回响。可以说网文无论是在讲述中国的历史还是在讲好新时代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有利于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
至于网文怎么和城市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我觉得一定不能为城市而写城市,得先要有一个好故事,然后自然而然地让城市融入故事情节中,去凸显城市的品位和价值观。四川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让其成为网文作家热衷书写和表现的对象,许多网文写唐门、写西川、写蜀地,即使架空世界都会设置一个具有四川特色的地域。
我相信,成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一个城市,一定不乏好故事,更不乏优秀网文作家,所以,未来网文在成都故事的挖掘和书写一定大有可为。
(李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网络文学作协副主席,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