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1月16日

最早《赤壁图》 最特别的东坡

①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一人登山图”

②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苏东坡“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③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面壁饮酒图”苏轼与二客坐于赤壁下

□唐林/文

在中国绘画史上,描绘苏轼的作品多如牛毛,在历代名家所作的《东坡笠屐图》《西园雅集图》《赤壁图》中,苏轼都是文人雅士形象,然而有一种山野村夫形象却是非常罕见,北宋乔仲常《后赤壁图赋》成为苏轼黄州流放生活的真实写照。

携酒提鱼 山野村夫

苏轼诗文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最负盛名、最能代表其豪放风格,在绘画领域,“赤壁图”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经典的母题之一,北宋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是最早关于“赤壁”主题的画作。

《后赤壁赋图》,墨笔,纸本,纵29.7厘米,横560厘米。全卷以八幅纸相接,以白描手法分九段表现苏轼《后赤壁赋》内容,九段主题依次为:“人影在地”“携酒与鱼”“江流有声、水落石出”“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危巢”“登舟放流,有鹤东来”“梦二道士”和“惊悟开户”。作品以连环的、演进的、图像的形式展开,每一段均以秀雅的行楷题相应的赋文,用笔苍率简逸,画风清空洒脱。

乔仲常,是有“宋画中第一人”之称的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外甥。史载作品甚多,但均无存,《后赤壁图赋》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画中出现的苏轼形象非常罕见,不见于其他古代绘画作品之中,特别是“携酒提鱼图”,堪称举世无双。

“携酒提鱼图”出现于《后赤壁图赋》中的第二段。苏轼“归而谋诸妇”,站在院中,左手提鱼,右手提酒,妻子在门口送行,旁有侍童跟随,室内马匹拴立,马夫正在瞌睡,门口有一看似守门人坐于屋檐之下。苏轼的前方是细密的篱笆,用笔疏松,结构稠密,不显刻板,身后是山石树木,石法尤精。此图中,苏轼作为主体人物,形象明显夸大,类似《历代帝王图》中皇帝画大、侍从画小的处理手法。苏轼手中的鱼和酒壶显得异常突出。他提鱼的手臂赤裸着,完全没有文人士大夫的风雅,完全就像山野村夫。苏轼在黄州流放日久,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了。

“面壁饮酒图”描绘于《后赤壁图赋》的第三段“江流有声、水落石出”。苏轼与两位客人一字排开,盘腿坐于平坡之上,赏江观石,顾盼有情,神态闲逸,谈笑风生。人物背景的崖壁以及隔岩的层崖,皆是密集线条组成的方折形的造型画面,既空旷野逸,又趣味盎然。

“一人登山图”出现于《后赤壁图赋》的第四段“履巉岩,披蒙茸”。苏轼信步于密林之中,迎着幽境跨步而上,人物形象极小,如果不仔细观察,甚至难以辨识。这可以说是画家精心安排的,他没有直接大笔触描绘苏轼的人物形象,而是描绘树林以及树林深处的险峻,以虚写实,借助两石疏朗中迈步于丛林小径来表达原文的意境,甚至苏轼寂寥的心境。人生无论多么困苦,还得独自面对,攀上高峰,也许就柳暗花明。

一卷藏两地 曲折庋藏史

乔仲常《后赤壁图赋》长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画面主体,一是前后引首和12条跋文。它们并不收藏于同一个地点,而是分置两处,其画面主体及两条跋文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前后引首与十条残跋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据王一楠《图像之外: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流传史中的记忆钩沉》考证,此长卷在乔仲常完成后,被梁师成收藏。梁师成是“北宋六贼”之一,深得宋徽宗宠信,官至检校太傅,时人称之“隐相”。他在苏轼当世的追随者中,声名与权势反差最大。他自称是“苏轼出子”(遗腹子),即使“是时天下禁诵轼文,其尺牍在人间者皆毁去”,他仍敢诉于宋徽宗“先臣何罪”,使得被封禁的苏轼之文得以稍行于世,此外他还扶助过禁党后人“小坡”苏过。在梁师成之后,此长卷归赵令畤收藏,赵令畤是宋太祖次子赵德昭的玄孙,他比苏轼小27岁,曾屡获苏轼提携。

到了南宋末和元代,在长卷上题跋者还有三人,一是生平情况不详的安道,二是曾担任元朝翰林侍讲学士、参知政事等官职的“汉化蒙官”鲁威,三是与元朝鲁国大长公主有一定交谊的赵岩。到了清代,画卷为曾任兵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要职的收藏家梁清标收藏,至晚于1745年成为清宫藏品。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通过弟弟溥杰将此图带出皇宫,后流落民间并一分为二,主体部分经中国香港收藏家王文伯、日本古董商濑尾梅雄转售给号称“中国书画收藏北美第一人”的美国人顾洛阜,后转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残跋部分在1965年由故宫博物院从北京琉璃厂购得。

(作者系美术史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 2023-01-16 唐林 1 1 成都日报 c109531.html 1 最早《赤壁图》 最特别的东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