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
党的二十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了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希望寄予青年”!纵观十年来的新年贺词,从“我们都是追梦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到“奋斗创造奇迹”……“团结”“奋斗”是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始终吹响“团结奋斗”的时代号角!
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内在源泉。“团结”“奋斗”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在长期的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内化而成的独特心理结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在世界文明各大古国中,中华文明得以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根本与其独特文化基因有内在关联,特别是数千年来与种种挑战的顽强抗争中淬炼了和衷共济、同仇敌忾、坚韧不拔、敢战能胜的民族性格。近代以来,身处史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民族危亡的空前危机,与新中国的诞生相伴随,蕴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被空前激发,世人开始对中华民族特别是其深厚悠远、自成一体的精神文化刮目相看——“一盘散沙”“东亚病夫”的形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深度契合,集中体现就是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作为利益、命运、文化和价值共同体,不是哪一个人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必然。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大一统”的政治文化正是其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诠释。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高举“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
团结奋斗是党和人民最显著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团结一致向前看”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团结奋斗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所在,而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制胜法宝。共产党人要想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夺取一系列社会革命的胜利,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号召力和社会组织力,“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才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澎湃之力。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一词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先后出现20余次。“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团结奋斗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人民至上是十年新年贺词的一条红线,体现的是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团结奋斗凝结“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从“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我们呼唤和平”“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到“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十年新年贺词充满执政党对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实现各自梦想的真诚期盼。如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并不太平,国际社会惟有“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进步,“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团结奋斗是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经过一百多年来全民族的团结奋斗,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蒙难、文明蒙尘、人民蒙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触目惊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依然面临涉险滩、爬陡坡、闯难关的诸多挑战,任何松劲歇脚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华民族依靠团结奋斗成就历史伟业,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将铸就辉煌的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如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高度统一,而以团结奋斗为内核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正是这一壮阔进程的鲜亮底色。
蓝图绘就,远征启程。把美好的蓝图逐一落地,实现远征路上的光荣与梦想,14亿多中国人民惟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