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2月08日

共享发展 同绘精彩 谱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12月21日,“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发布,成都再一次脱颖而出,位列“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榜首,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

一周之后,在12月28日举行的有爱无碍·逐梦幸福——“我们的节日”成都市助残迎新年活动上,残疾人朋友在舞台上欢快地歌舞,每一个笑容的绽放流淌的是他们在这座幸福城市中感受到的关爱和温暖,展现的是新时代残疾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霁日光风,草木欣欣。成都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残联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民生“温度”、幸福“刻度”。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不畏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乐观进取的态度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五年来,平均每年为5.46万名残疾人发放“低保”,为16.5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助1.9万名重度残疾人购买养老保险,资助14.2万人次的残疾人购买医疗保险,向9600余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发放自强助学金;

平均每年扶持6.06万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帮助3.64万名残疾人增产增收,为3200余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70.04%,13家单位和13名个人分别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将31.95万名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平均每年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为1.5万名视力及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帮扶,为300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平均每年为2700余户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500余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走访慰问5.8万余户残疾人家庭,残疾人信访量逐年下降、满意度逐年提升。

政治引领

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盘棋”

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爱是残疾人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成都市委始终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发展大局来部署与推进,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召开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关心支持残联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支持残联依法依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市残联等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了一批涉及残疾人康复、托养、就业、职业技能提升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府残工委带领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构建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盘棋”工作格局。

全市残联系统主动服务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双城记”,先后与渝德眉资等地残联签订合作协议,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联席会,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工作互访、活动共办、服务互认工作机制,在残疾人培训、就业、维权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融入“示范区”,在全国首次开展“美好成都·无障碍旅游”等八大活动,面向全国发布了《天府绿道无障碍设计导则》;围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拍摄“有爱无碍·携手同行”城市无障碍宣传片并在全网传播,组织近万人次志愿者对363个社区、4万多个迎检点位的无障碍环境现状进行拉网式“敲门”排查;组织开展公园城市无障碍感知行志愿助残活动260余场,在天府绿道建立了辅助器具租赁共享空间。积极提质“幸福城”,提标扩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一批扶残助残政策制度,残疾儿童康养救助实现“应助尽助”,“两项补贴”实现“应补尽补”。

残疾人事业是底线事业,更是标杆事业。五年来,成都聚焦残疾人的民生保障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基层困难事、解决好残疾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残疾人补贴资助、就业援助、教育帮扶等各项工作,推动成都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汇聚造就了空前浓厚的尊残扶残助残社会氛围,让广大残疾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感知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体验到了真真切切的美好。

保障有力

残疾人民生持续改善

就业是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基础。在成都,平均每年扶持6.06万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帮助3.64万名残疾人增产增收,为3200余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70.04%。

康复事关残疾人生活的改善乃至生命的重建。五年来,成都将31.95万名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平均每年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为1.5万名视力及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帮扶,为300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更多的残疾人在高水平的康复治疗中身体好起来、心扉敞开来,将勇毅做翅膀、以梦想为动力,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五年来,成都实现了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单独施保”,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应改尽改”,托养补贴“提标扩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翻了一番”。残疾人按规定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29项医疗康复项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残疾人社会保险实现了多险种、广覆盖。完善了困难残疾人家庭探访访视和临时救助机制,及时回应困难残疾人需求,临时救助程序更优、时效性更强。健全了覆盖全学龄段的残疾学生政府资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体系,率先解决了残疾学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中考体育考试的难题。

残疾人在哪里,就问需问计问效到哪里、助残服务就推进到哪里。持续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残疾人的救助力度,特别是去年“8·25”疫情发生后,全市残联系统组成志愿服务队,用心用情开展“敲门行动”,通过电话联系、视频问询、上门走访等方式,平均每天对1万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探视探访,累计提供助残志愿服务9万余项次,为 6700余户残疾人家庭提供了临时救助。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残疾人民生的“安全网”更加紧密,五年累计投入资金84.95亿元,深入实施各类扶残助残项目,实现35.21万名残疾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平均每年向22万名残疾人发放低保或“两项补贴”,资助购买养老、医疗保险16.1万名,帮助灵活就业、增产增收、职业培训10万名,提供辅具适配、救助、康复服务2.8万名,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超95%……

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背后是残疾人康复服务逐渐普惠可及,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已经稳步提高,残疾人就业权利获得更好保障,残疾人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提升。在无处不在的帮扶支持下,残疾人追寻更有质量的生活。

感恩奋进

用行动回馈社会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社会,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充分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作用,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成都残疾人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顽强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成就梦想,我也行!坐在轮椅上的杨添财开网店卖家乡的特产猕猴桃,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猕猴桃基地,还在全国十几个地区采购特色水果在网上销售,一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2018年,携手耳朵失聪的吴云创建了“一起走吧”残疾人品牌项目,带动更多留守在农村的特殊青年加入电商创业……现在,很多和杨添财一样的优秀残疾人凭借着不畏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乐观进取的态度证明自己: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争当生命的强者,将无数个小我融入到新时代的“大我”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在拼经济舞台绽放精彩的同时,喜讯也不断从雅加达亚残运会、东京残奥会、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赛场上传来,先后获得245枚金牌153枚银牌93枚铜牌,成绩斐然,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来自成都市残联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以投资人身份或以法人代表身份参与企业经营的残疾人达18670名。在疫情防控一线、平凡的工作岗位和残运会赛场上,涌现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刘荣富、独腿医生陈永根、盲人作家陈光炅、残奥冠军董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他们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奋斗回馈社会、用行动感召他人,书写了感恩奋进的精彩人生。

固本强基

扶残助残的能力不断增强

残疾人服务不断深化拓展,成功承办“中国·成都国际女子坐式排球超级六强赛”“中国·成都国际残疾人摄影展”“中国·成都无障碍旅游论坛”等重大活动,以盲人作家陈光炅为原型打造了音乐情景剧《幸福之光》,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扫除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障碍”,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各方参与、高效协同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格局逐渐成型,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五年来,全市认定助残社会组织137家,组建助残志愿服务队伍149支1.6万人,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帮扶服务。公益助残组织和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募集服务资源,一系列公益助残品牌的出现为残疾人事业凝聚了更多社会力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团体、助残组织和爱心人士的种种善举,在继承中华民族扶弱、济困、助残传统美德的同时,也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善与爱的种子在越来越多人的心底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改革赋能、固本强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科学谋划残疾人事业发展蓝图,全市各区(市)县残联创造出不少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龙泉驿区成功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双流区整合资源建成“云上有道”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青白江区依托“十二针绣坊”培育出我省唯一的“残疾人非遗工匠”,武侯区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智力残疾人全托中心,成华区试点探索残疾预防新模式,新都区组建了全省首支残疾人滑雪队,蒲江县创新实施村(社区)残协“12345+N”工作模式,锦江区“花开锦璨”、金牛区“爱上不完美”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品牌不断涌现,温江区残疾人衍纸画成为残疾人公益手作大运特许商品。

结语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让残疾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是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新希望、新期盼。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要统筹做好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探索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开展就业援助和公益服务,让残疾人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当前,我市残疾人事业已迈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市残联系统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重点项目,确保残疾人在成就梦想中不掉队、在共同富裕中不落伍,让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残疾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的新征程中争取新的历史荣光!

--> 2023-02-08 1 1 成都日报 c110361.html 1 共享发展 同绘精彩 谱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