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5年初,您导演的《平凡的世界》相继登陆各卫视黄金时段,口碑流量双丰收,也被称为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热的开端。您为什么会选择《平凡的世界》这样一本严肃文学去改编呢?
毛卫宁:这几年,由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逐渐成为荧屏主流,但是2015年,完全不是这样的。在当时的中国影视行业背景下,严肃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很难在影视中有一席之地,《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之路极其艰难,我们也质疑过这部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品能不能受到观众和市场友好反响。
就我个人而言,这部作品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四川电视台当导演,每天我都会用半小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李野默演播的广播剧《平凡的世界》,听完了三部。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很快买来小说。书中孙少平决心通过努力奋斗来改变命运的信念很契合我当时的人生处境。我日夜阅读,正如孙少平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优秀的作品总能带给人精神上的共鸣和引领。90年代,我到四川一个偏远的县里挂职锻炼,那是我第二次读《平凡的世界》,结合县里的实际,我对作品中讲述的基层政治改革有了更多的体会。
2013年决定导演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后,我又读了一遍原著。这一次,我把注意力放在了孙少安身上,因为农民问题正是中国亟待解决的“三农”问题的核心。《平凡的世界》深深地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每一次阅读又总能让我产生新的思考,打开新的视野。当年,小说《平凡的世界》在“60后”“70后”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希望它能以影像的形式去影响今天的年轻人。于是我们萌发了一个想法,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打开一条道路,让现实主义作品重新占据影视的主流地位。
在2015年两会之后,《平凡的世界》得到了整个社会特别正面的反响,我想我们做到了给现实主义作品打开一条路,同时为严肃文学的改编树立标杆。
记者:自带现实主义光环、文学性强是严肃文学影视化一直以来的优点,近年来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频频朝严肃文学抛橄榄枝,在您看来,这种趋势是否代表着市场的审美取向在变化?
毛卫宁:当年如果仅仅为了收视率,我不会选择拍摄《平凡的世界》,这也是20多年来没有投资方愿意拍这部名著的原因之一。而现在你说的这种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频频朝严肃文学抛橄榄枝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现象,是我们当时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意义,也是它带来的改变。我们想让更多的创作者看到严肃文学依旧有很大的市场,而且一定会以主流呈现。
记者:选定严肃文学IP进行影视化转换、扩容是一种再创造,比如严肃文学叙事往往具有宏阔的社会变迁背景,将个体命运沉浮置于历史脉络中予以审视。这种与当下生活带有距离的叙事如何引发年轻观众的共情,是严肃文学影视化改编需要突破的难题。能不能谈谈您的思考和建议?
毛卫宁:是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改编会比其他的困难很多,路遥先生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把1975年到1985年的报纸全部翻阅了一遍,所以我们更要苦下功夫,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严肃文学的改编对我们创作者的文学素养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保证它的时效性。在这本书中,路遥先生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你在社会的哪一个阶层,只要你的生活是靠自己劳动所获,你就应该得到这个社会的尊重。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挖掘了“尊重劳动者”这样一个主题,所以他给今天的年轻人带来了指引作用。
有人这样评价:“这部剧表现出了对疲惫苍白生活的抗争,对人性光辉的呼唤和回应。”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真诚,以及经由苦难熔炼出来的奋斗激情和崇高理想,深深地触碰了年轻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些是我们在改编传统文学和严肃文学需要考虑到的,我们需要下功夫考虑怎样才能跟当下的观众产生连接,这样的作品花的功夫一定比其他的要多,但是我觉得它是有价值的。
记者:观众对严肃文学改编影视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业者,您有怎样的思考?
毛卫宁:观众对严肃文学改编影视的需求越来越高是一件好事,也是对电视剧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首30多年的创作之路再思考,我认为好作品的生命力是无限的,关键是如何把今天年轻人的“代入感”调动起来,让观众和角色之间产生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
我认为,关键是加强作品的艺术特色,按照艺术规律去讲好故事,让观众受到感染,发自内心地认同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比如,《麓山之歌》既诠释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变化,也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视觉表现手法;《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战争场面进行了高度逼真的还原,又融入细腻感人的情节触动观众内心。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故事源于生活、人物真实可信、行为符合逻辑、情节丰富生动,这几个特质缺一不可。今天的观众不会被“假大空”糊弄,真实才能可信,可信从而代入,代入进而共情。真实、可信这是我们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我一直坚信一个理念,那就是创作者不能用个人经验去评判观众需求,不要关在书斋里去想象观众。“怎么拍”比“拍什么”更重要,先解决“有没有”,再来说“好不好”。让人物真实与情感真挚相交织,用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相呼应,用心用情用功把具有正向引导、体现艺术水准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这就是我们作为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激励着电视剧工作者不断开拓更广阔的题材空间。
(毛卫宁: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影视产业联合会首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