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2月22日

青白江:服务和融入发展全局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

时间年轮刻录历史荣光,时代方位标注崭新未来——于国如此,于一座城亦如此。

过去一年,青白江区于极为不易的发展历程中交出极不平凡的精彩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数据呈现逆势上涨;连续4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

过去一年,青白江区全面落实成都国际陆港重点片区开发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打造、陆港枢纽能级提升等重点任务,高效抓好“两个统筹”,奋力解决诸多难题,平稳中有精彩,前进中有亮点。

成绩“底蕴”来自何处?青白江立足成都国际陆港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过程,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服务和融入发展全局的历史必然

万箱蓄势待,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超150万标箱、成都国际铁路港集疏运骨干路网体系项目如火如荼……

数据催人振奋,项目让人澎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镌刻出的美好蓝图,在青白江转化成实践——着力优化大通道、大平台和大协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实践背后,是深层次思考。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大责任,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青白江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发展全局?答曰:高质量建设成都国际陆港。

回首过去,“三个实践”注定了青白江的发展是服务和融入发展全局的历史必然:

一是完善链接全球“大通道”。成都国际陆港国际通道已达12条,联通境内外城市超百个。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2万列,其中中欧班列超1.1万列,开行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二是搭建内外循环“大平台”。青白江区在西部入选首批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立足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优势,持续提升枢纽集疏运能级,建成投运中远海运陆港多式联运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促进公铁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

三是拓展协同发展“大格局”。持续深化成渝合作,在班列线条争取、资源整合等方面与重庆的联动力度不断加大;加快布局东南亚地区经磨憨至成都联通欧洲的双向国际联运通道;协同昆明、兰州等地探索共建中老班列,联合集结、整合政策、共同宣传,打造西部地区中老班列组织运营新模式。

这样的格局与担当在项目招引上得到了“回报”:仅去年,青白江区就招引落地TCL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26个,建成投运中欧平行车进口车城,率先建成中西部首条综保区整车检测线,整车进出口同比增长87%。开设本地企业需求受理绿色通道,为158家重点进出口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05.2亿元。

探寻并走出匹配发展的城市路径

开年伊始,青白江将今年的首次项目开工仪式选址在了国际贸易产业园。作为成都国际陆港重点片区核心功能的支撑性项目,该项目一期已于去年投用,此次开工的项目二期总投资20亿元,占地约130亩,将打造国际供应链企业集聚平台和国际贸易专业服务平台。

大手笔连续两年投资的项目,近些年来在青白江为数不少。但如此被企业大手笔投资的场景,成都乃至四川的区(市)县中并不常见。

原因何在?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教授认为,中欧班列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白江对外开放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但深层次角度,青白江区探寻和走出了匹配发展的城市路径。

在青白江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的发展思路很容易找到印证:青白江区将加快建设陆港主枢纽。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提质降本增效,进一步发挥成都国际班列辐射带动力;将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坚持“强二、优三、提一、培新”,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增强经济韧性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与之匹配的,是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例如:青白江区提出要大力推动陆港片区建设,匹配到具体项目上,则是将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及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建设,打造中老班列全国重要集结中心,加快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再如,该区提出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之匹配的便是要力争引进链主、链属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9个以上的“小目标”。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方面,青白江区将加快“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玉湖供应链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打造生鲜、进口冷链等产业集群,将力争年内新增培育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50家以上。

提质增效开放农业方面,青白江区将大力推进农业开放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及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力争获批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

培育壮大新经济方面,青白江区提出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领域,健全完善“1+3+3”中试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转化应用,实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项目20个以上,引育中试产业人才300人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新增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新经济梯度企业2家。

民生和幸福稳步提升的城市品质

外地人才王胜来到青白江工作后,通过申请,一周不到便入住人才公寓。青白江市民余女士看着实验小学北校区落成,再也不用为送孩子上学远而发愁;高标准建成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让很多青白江人拍手称赞……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源自青白江对民生和市民幸福感的高度重视。一年来,各项决策部署,贯穿着厚重的民生情怀,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推动惠民利民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去年,青白江区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1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6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新改建天府绿道36公里,打造“回家的路”社区绿道50条,建成小游园、微绿地3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增绿增景6074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排名中心城区第1,水质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全市第1,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

青白江全区新增就业10742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7300万元、惠及15.5万人次;新增学位5400个,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居全市第2;新建养老机构3家、儿童友好社区26个,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510张,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出台营商环境5.0版政策,持续深化“一网通办”,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白江区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福祉永不止步!一项项务实之举被列入年度清单: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21个儿童友好社区,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0套,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推动与成都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加大名师队伍培养引进力度,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与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医学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院地合作,健全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加快区疾控中心等10个项目建设……民生已然成为青白江区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建设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上最温暖的底色。

供图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 2023-02-22 1 1 成都日报 c110981.html 1 青白江:服务和融入发展全局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