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五年来,全市两级法院521个办案团队、1270名法官忠诚履职,审执结各类案件229万余件,是前一个五年的两倍。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成为全国标杆。202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560315件,审执结512466件,法官人均结案424.81件。其中,成都中院受理案件67644件,审执结59295件,法官人均结案292.21件,在全国中级法院位列第二。
建设高水平平安成都
护航高质量发展大局
去年,全市法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常态扫黑除恶,坚决铲除金融放贷、市场流通领域黑恶势力。办好职务犯罪大案要案,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坚决打击涉众型犯罪,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硬核打击食药领域犯罪,惩治危险驾驶。
深化刑事庭审实质化,让法定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司法救助功能,让困境者重拾生活希望。
全市法院服务保障产业建圈强链,给予企业“全生命周期”司法服务。为“生病企业”开方诊治,让企业再获新生。
推出“蓉知·蓉智”金名片,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速专利审查、确权、维权。成立中西部首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与市司法局、市律协、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共建调解、仲裁、司法确认、诉讼一体衔接机制,打造国际国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服务保障“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以适用破产程序为突破口,探索房地产停工项目矛盾纠纷法治化、市场化解决路径,引导首批11个试点项目进入破产程序,着力推动复工续建、权证办理。
升级“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经验获全国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推动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同台练兵、同堂培训、同步提升“三同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45名专家学者为首届委员。
守护高品质幸福生活
助推高效能社会治理
用心保障民生权益。金牛法院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法院全域构建适老型诉讼服务,温暖“夕阳红”。关爱“一老一幼”,维护家庭和睦和谐。传递裁判温度,支持丧子老人“隔代探望权”,对不孝子女发出“关心关爱令”,向问题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判令11名被告人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
倾力保护宜居环境。设立法官工作室,打造“纽扣法庭”,加强绿水青山共保共治。讲好中国环境法治故事,审结的环境资源行政案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收录刊登。
全力兑现胜诉权益。执结各类案件164121件,执行到位461.35亿元。严惩规避、抗拒、干扰执行行为。完善信用激励、信用承诺、信用修复机制,减少司法活动对诚信市场主体经营的影响。
助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设17家行政争议调处中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79.46%,妥善处置“新能源汽车推广政府补贴案”等重大系列案件。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设诉源治理中心、司法确认中心、司法释明中心,持续打造“五老调解”“无讼社区”“心安社区”等基层治理品牌,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天府文创城法庭、武侯医疗法庭入选《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
升级“天府蓉易诉”在线平台,布局立案、参审、证据展示等31项在线功能,推进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市法院统一接听,办理群众诉求38.9万件。
自觉接受监督
锻造高素质法院队伍
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专题报告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生效判决执行等工作。真诚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法院官方微博影响力、司法透明度指数稳居全国法院前列。
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法院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坚持在审判执行办案一线、急难险重任务火线培养选拔干部,持续深化“卓越法官”培养工程,5名法官获评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彭州法院获“全国优秀法院”殊荣。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从实治院,扎实推进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魂,培塑“梦溪”等特色文化品牌。
迈步2023年,全市法院将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成都,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晨迪
过去五年主要工作成效
▶突出加强政治建设
▶紧扭司法办案主业
▶全力服务中心大局
▶真心服务人民群众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2023年工作打算
▶突出政治建设引领,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
▶立足司法职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
▶践行为民初心,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公正高效新突破
▶加强自身建设,培树法院队伍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