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四川省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活动主会场设在成都市华能彭州燃机项目现场;
2月6日,彭州市2023年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举行,总投资176亿元的2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月中旬,彭州商贸领域和天府中药城分别发布83.4亿元和超百亿元的“机会清单”,全面吹响招商引智、实施建圈强链行动的号角……
新年伊始,彭州市各条战线“动作”不断,重大项目“火力全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彭州市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彭州的关键一年,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疫情政策优化调整,经济社会重启大复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及彭州入选全国经济百强县等重大机遇大叠加;国家、省、市出台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措施,带来红利大释放……
新时代使命在肩,新机遇催人奋进,踏上新征程的彭州市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国际陆港新兴城市、智造创新活力城市、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智慧韧性安全城市,以“百强再进位”的使命担当提升城市位势能级,奋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彭州答卷。
建圈强链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初,从“成都氢谷”传来好消息:中国第一条量产级和标准化的绿氢电极产线在成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投产,将推动产氢能力提升3倍,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解决碱液制氢相对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填补成都在绿氢装备材料领域的空白。
这是成都氢源制备关键材料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成都新材料产业建圈强链的一个跨越——作为成都氢能规划布局中唯一的“氢源城”,“成都氢谷”已集聚艾尔普、空气化工等头部企业,涵盖氢源制备、氢能储运及加注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此番全球首个绿氢电极的数字化工厂在彭州量产,将推动整条产业链加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基本建成服务成渝、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绿氢输出高地,氢能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以高端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彭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武器”。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动力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彭州市将强化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引,全年至少引进3个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聚焦产业生态圈,彭州市将促进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增量提质,推动中医药制造链条延伸,加快建设川芎现代化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推动恒智泰等8个项目开工、丽珠光大等8个项目竣工,力争医药制造规上产值突破100亿元。
与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的,是增长目标高达11.5%的现代服务业。以业态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多层次商业体系,彭州市将推动龙兴寺特色商业街区、万达城市综合体如期投运,加速推动会议中心、会客中心、高端品牌酒店等场景建设,加快打造桂花陶艺村、九尺美食集聚区;支持白鹿音乐旅游景区、龙门山·柒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鼓励海窝子川剧文博古镇、天府蔬香博览园创建AAA级旅游景区,高质量打造多元化露营场景,新增品牌民宿不少于5家;同时大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创新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力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亿元。
产业建圈强链的过程,创新驱动是支撑。围绕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彭州市2023年将有一系列大动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5%,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9000万元以上;加快航空动力(彭州)实验室、四川省经典名方二次创新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确保四川中医香疗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建成投用,争创成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加快建设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高校,优化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运行机制,推动大连理工成都研究院与眉山共建中试基地,确保全市累计入驻科研项目40个以上。
幸福提质 创造更有温度之城
早上8点30分,一辆大巴车开进了彭州市天府中药城园区,各个企业的员工们陆续下来,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彭州专门给我们定制的上下班专车。”四川维奥制药员工张女士脸上满是喜悦,“以前每个月来回的油费和过路费都得上千元,现在不仅通勤成本低了,上下班也方便多了!”
一辆小小的“上班专车”,搭载的是广大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片段。2月10日,彭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票决通过了8个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2月16日,该市又召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工作推进会,听取了市民代表和幸福使者·市民观察员代表的意见建议,明确了2023年彭州将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以满足市民品质化生活需求为导向,彭州市将构建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和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内联外畅、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稳定的能源体系,全力推进总投资18.5亿元的农村供水PPP项目,让23.52万农村居民尽快用上与城区同源同质的自来水,努力把全市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抢抓成都市支持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高能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全力推动成都四中领办学校秋季学期开始招生、成都七中领办学校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力促成成都中医药大学来彭开办研究型医疗机构,并鼓励城区优质中小学“下乡办学”;支持市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领办一批镇级卫生院,让农村地区群众也能就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以扩大就业带动居民增收,彭州市一方面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支持体系,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以上,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不少于16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另一方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同时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鼓励群众提高财产性收入和技术、管理、知识等要素收入,全力促进共同富裕。
攻坚克难 稳中求进
来看彭州2022年成绩单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排名成都市第三;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增速成都市第一……
经历了多重困难叠加、多种矛盾交织的2022年,彭州市统筹实施“三大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四四一一”工程,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着力品质营城,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提升。高标准建成全省首条县级城市三环路,完成牡丹大道北延线、S106、湔江路改造提升,建成红星露营公园等一批示范场景,百里景观画廊渐次呈现。全面完成4.3公里的滨河路改造,贯通总面积1400亩的官渠郊野公园,连接15.3万平方米的龙兴寺商业街区。
——着力公建惠民,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完成市中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施工,彭州中学九峰书院建成投用,成功引进占地65.5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的城市运动综合体,建成后将推动一批高水平室内体育赛事落户。
——着力互联互通,对外交通格局加快重塑。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彭州段)全面开通,双向八车道的天府大道北延线、71.7公里的成德市域铁路S11线开工建设,成汶高速一期进入开工倒计时,将让彭州成为川西北“入蓉第一城”。成彭快铁实现直达成都东站和南站,双向六车道的成彭快速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市民快速通勤有了更多选择。
——着力稳中求进,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以全省第三、西部第八的成绩晋级全国百强县、排名第95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总量继续领跑郊区新城,增速排名成都第三。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获批成都市唯一省级化工园区,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20个、总投资203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270亿元。华融化学在深交所上市,实现了彭州本土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