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际在于春。2月的成都春风习习,万物滋荣。
迎着美好的季节,全市644名人大代表、643名政协委员肩负着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承载着2100万成都人的殷切嘱托,汇聚一堂共谋发展,开启了“两会”盛事。
听取并审议报告,建言献策城市发展战略……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城市发展,聚焦人民福祉,谋划全新开局,建所需之言、议关键之政,广泛明共识、聚共识、增共识。来自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双流区的消息更是格外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资料显示,2022年,双流区以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以做优做强“121” 城市功能体系、推动“432”镇街组团发展为引领,加快创新公园城市示范区空港表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1亿元,全国百强区排名提升至第29位,获市级以上试点和表彰表扬299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当前,双流区正按照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创新公园城市示范区空港表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迈向高质量 城市功能更加优化
市两会开幕前夕,2月18日上午,一架载有进口波士顿龙虾的波音747全货机从美国纽约飞抵成都双流。这批龙虾的进口,标志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口逐步“回暖”。
近3个月以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日渐繁忙:智利的车厘子和西梅、波士顿龙虾……越来越丰富的进口产品通过“空中货运通道”从成都入境迈进中国市场。
“我们拟扩展南美航线。”作为这批龙虾的承运企业,APEX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双流开通了2条北美航线之后,公司拟开拓南美“反季节”市场,进一步丰富成都市民的餐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国际航线的不断丰富将进一步夯实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功能,为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稳定的物流保障。在双流区“121”城市功能体系中,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是核心功能。围绕“做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核心功能,双流区正在推进双流国际机场“客货并举”转型发展,构建泛欧泛亚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据介绍,到2027年,双流将稳定开行30条以上覆盖全球重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机航线网络。
项目建设将为城市功能进一步筑支撑:在机场二跑道一侧,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械、人员有序运转……据介绍,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项目是空客公司在全球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也是中欧航空航天合作的重大成果,项目将围绕退役飞机打造“四中心一平台”,包括停放维修中心、升级改装中心、客改货中心、飞机拆解中心和二手航材结算平台。
除空客外,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已落户中国商飞、顺丰等链主企业,民航机载审定中心、校飞中心等民航功能平台,围绕国产民机、飞机全生命周期、航空物流链、机载设备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加快形成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提升航空产业整体竞争力。
好消息接踵而至——2月6日,双流区举行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建设内容包括飞行区升级改造、T1/T2航站楼改造、贵宾服务中心改造、公务机基地改造、货运区改造等,将进一步助力建设泛欧泛亚的国际门户枢纽。
双流区围绕机场、聚焦航空产业,做强航空经济,努力从“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深度转型,构建双流航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将助推高品质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蓄积澎湃动能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月1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等6家机构联合申报承担的科技部重点课题——DSA用低剂量高分辨率大面阵CMOS平板探测器的研制项目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正式启动。
这是双流区2023年度承接的首个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预测项目产业化后将最终解决DSA行业高端平板探测器“卡脖子”的困境。
这样的国家级项目为什么选择落户双流?
此次申报项目的善思微公司是双流区校地合作载体——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的入园企业。校地合作,正是双流区推进科技创新的又一创新举措。
双流区拥有大批高等院校、国家级实验室,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双流区创新转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双流区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围绕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核心任务,畅通政产学研用的沟通渠道,加快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当前,双流区聚力攻坚重大创新平台,推进电子信息概念验证中心签约落地并实体运行,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批筹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总量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企业达4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55亿元。引进魏于全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双创业,208人入选国家和省市人才计划,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建设幸福城区 民生实事不断夯实
新春佳节前夕,位于双流区怡心街道的龙峰佳苑安置小区全面竣工交付,居民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喜不自禁。
住房、上学、就医……在双流区,随着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群众的幸福度不断提升。过去的一年,双流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115个,新建成中小学及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6390个,妇幼保健院二期建成投用、新增床位370张,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成为全省首批婴幼儿照护优质服务区。东升老双中医教片区全国试点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成安置房7946套、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300套,新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00套。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8场,城镇登记失业率1.87%,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12月,“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发布,双流区再次获得“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至此连续三年获得此殊荣。
新年伊始,双流区又将新一年民生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据介绍,2023年度双流区将实施11大类、67项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4.85亿元。包括市容环境9项、交通出行6项、住房保障5项、就业创业7项、扶贫解困6项、养老服务3项、教育医疗12项、食品安全3项、文体惠民6项、便民服务9项、乡村振兴1项。2月10日,双流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顺利闭幕,会议宣布了全体人大代表从拟实施的67项民生实事项目中票决出的2023年度双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重点监督的民生实事项目。随着这些民生实事的实施,双流人民的幸福指数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