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将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高效运营12345亲清在线,用政府服务的真心坚定企业发展的信心。
如何以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服务?连日来,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自身工作职责,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公平的服务,在更高起点,以务实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动能更加充沛。
着眼产业建圈强链
充分释放“税惠”政策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刚刚过去的2022年,成都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少不了“税惠”赋能。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796.5亿元,惠及纳税人、缴费人超过342万户次,有效助力市场主体减负担、增信心、添活力。
进入2023年,成都依然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强万亿级和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对此,市人大代表、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生表示,全市税务系统将进一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助力市场主体更好理解政策意图、运用政策红利,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税惠”政策效能。
他表示,要拓展政策运用便利性,梳理整合系列政策,主动介入产业政策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服务地方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优化,依托税收大数据助力产业升级。提高政策效应参考性,主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从国际国内以及全省全市经济发展形势谋划分析,结合成都“制造强市”等战略,进一步拓展税收数据反映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为成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演进做好税收支撑。
联动聚集优质资源
提升企业创业孵化力
今年成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高质量发展话题成为会场热词。会场外,2月22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成都市以88.80的综合得分位列全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第二位,为副省级城市之首。
窥一斑见全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成都以良好的营商环境联动聚集优质资源,持续提升企业创业孵化力的实践。在市政协委员、成都产业集团下属成都科服集团副总经理汪轶看来,作为市属国企,成都科服集团就一直发挥着这样的作用。“我们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外引加内培,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做好链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转化。
汪轶举例说,成都科服集团去年采用基金投资的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第一个,也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采用股权投资的新视创伟获批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实现成都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突破”。作为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协会会长单位,搭建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推动认定、落实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
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资源要素的精准有力供给,数据显示,2022年末成都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和14.3%,数字人民币试点有关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天府金融指数位居全国第五,金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加强新时期、新阶段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提升农村地区自身“造血”能力。市政协委员、成都农商银行天府新区支行行长付松表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未来可以促进金融服务渠道端延伸,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和信息可得性。一方面,完善政银、银村合作机制,着力解决金融服务覆盖问题。另一方面,将金融知识宣传纳入村社治理固定内容,强化银村联动,加强金融惠农政策、征信等知识普及,提升金融知识普及度。
专/家/访/谈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讲师魏倩:
将营商环境“软优势”转为经济发展“硬实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集聚各类发展要素,激发经济活力。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营商环境整体指数提升1%,可带动投资生产率0.3%、GDP增长0.36%。优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着眼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整体性政策、数字化手段、精细化服务、法治化环境更好赋能营商环境建设。
近年来,国内超大城市都将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区域竞争的重要着力点,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营商服务品牌,将营商环境“软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成都在经济体量迈向两万亿元之后,要实现新突破,就必须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之举。
立足成都实际,要加大涉企事务数据分析,全链条简化线上审批流程,建强用好“蓉易办”“蓉易享”平台,营造智慧便捷的政务环境。要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聚焦企业用地、用能、融资等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消除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引领作用,健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构建多元化监管机制,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对标国际通行标准,依托空港陆港大枢纽,增强开放平台服务承载能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全面提升在蓉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多元开放的国际化环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张惠 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