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2月27日

地方两会中的“致广大”与“尽精微”

□本报评论员 马玉宝

开春之际,开局之时,包括深圳、杭州、成都在内的多个城市近期相继进入两会时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会场内外,共识在汇聚,活力在涌动。

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各地新一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引人关注。杭州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在深圳,这一目标则是6%。成都则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未来5年目标是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

从各地定下的目标,可见胸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更显示出中国经济韧性与发展信心——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从基本面来看,市场巨大有空间,产业完备有能力,政策支持有力度,创新发展有活力,中国经济的韧性,正来自于坚实的底盘。

而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各地虽具体谋划不同,但均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如杭州提出,组织150个外贸团组参加100个以上境外展会;深圳发挥创新优势,全社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成都则提出,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加速、加劲发力。2月25日,三场聚焦数字经济的高规格活动同日在成都举行,可谓成都服务大局、聚力突破的一个鲜明注解。

登高望远、胸怀大局的“致广大”之外,也有落细落实、积微成著的“尽精微”。

纵观各地两会,“民生”始终是高频词,是重中之重。办好市民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各个城市新一年均有重点布局。深圳新增普惠托育服务、特色高中创建、深化“医格”健康服务等民生热点;杭州提出,新增群众身边体育设施300处以上、新建改建城市公园60个……

86项,这是今年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3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新建充电桩6万个、新增绿地面积1800公顷、吸纳7万名高校毕业生来蓉留蓉就业创业……10个方面,聚焦市民群众关切,也提出了更为细致的量化标准。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锚定远景目标,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也让创造高品质生活中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对于城市而言,这正是“以人为本”高效能治理的应有之义。

把市民群众的“关切点”作为优化服务的“突破点”,把代表委员的“关注点”作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地方发展的蓝图,在两会会场经过代表委员的充分讨论,形成“智慧碰撞”,最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良策。

政策是高度凝练的,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复杂的,衔接好政策,照拂好民生,才能更好地传递信心、磨砺恒心。无论是实现发展宏图,还是切实办好民生小事,都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需要全力以赴全面发力。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打起精神,全力以赴,办好每一件事情,落实好每一个数字。

蓝图已经绘就,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接下来的奋斗目标。各地两会闭幕,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正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 2023-02-27 马玉宝 1 1 成都日报 c111221.html 1 地方两会中的“致广大”与“尽精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