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持续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刚从市两会回到工作岗位,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便忙碌起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进乡村项目建设、扎实抓好春耕备耕……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家不负春光,铆足干劲,为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加油助力。
马不停蹄奔向天府粮仓一线
一大早,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周伦理便来到办公室,召开科技人才储备工作的研究会议,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温江区的高标准粮油试验示范基地——这是川农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而打造的“样板田”。
“在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技是支撑。”周伦理告诉记者,目前四川农业大学已经形成了《关于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专项行动方案》,将坚持产学研、农科教、育繁推“三结合”,完善校院地企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机制,强化崇州基地、大学科技园等粮食行业高新技术转化基地的示范引领,建设100万亩“天府粮仓科技攻关样板田”,其中东部新区实施10万亩,崇州、大邑各20万亩,重点攻坚示范水稻、油菜、小麦等,将集成各方优势资源,共建“天府粮仓”产学研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同时推进温江国家农高区“种业互联”和天府新区“乡村互联”两大全国首创大平台落地,带动引领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把生态高颜值转为经济高价值
3月的都江堰茶溪谷景区满目苍翠,万亩高山茶园竞相吐露新芽。一大早,成都市政协委员、都江堰茶溪谷总经理王小琴就开始了巡园工作。查看园区设施运行情况、了解游客的反馈意见……一上午下来,她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整页。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建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王小琴介绍,通过前期的积累,现在园区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坚持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大地为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万亩茶产业本底,将茶叶、林盘等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农商文旅综合平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业态、新经济,将都江堰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奋力谱写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聚焦智慧农业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成都市人大代表、邛崃市宏扬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红超同样在基地忙碌着。“市委、市政府鼓励我们建好现代农业产业,让良好的生态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让我倍感振奋!”他告诉记者,在成都,邛崃、都江堰、蒲江三大猕猴桃产区,均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崃产区也是世界少有的红、黄、绿“三色齐聚”的猕猴桃产地。“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我们将努力实现高品质红心猕猴桃产出,对标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邛崃市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袁红超介绍,贯彻成都市两会精神,下一步,合作社将聚焦智慧农业建设,解决高端和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投入高效化等问题,有效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
培训现代农业人才 做好春耕备耕
在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仓库里,成袋的化肥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喷药机、收割机等10多台(套)农机一字排开。成都市人大代表、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正在一台农机前,对合作社的员工进行培训:春耕备耕,关键要做足“备”字文章,修农机、备化肥、换水泵,“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不误农时。”
王伶俐表示,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为导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合作社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合作社有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7名,下一步,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力争两年内,新增2名职业经理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李柯雨 周滎鸿 粟新林 洪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