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08日

智慧城市建设首当“以人为本”

陶汝鸿 白英华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作为一座人口超2100万、市场主体超330万、GDP超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成都人口大幅增加,城市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趋于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城市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如何通过“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成都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当务之急。

技术赋能,让“治理”变“智理”

“智慧蓉城”建设是成都市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决策,是成都提升敏捷科学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成都正以“智慧蓉城”建设赋能城市治理,以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通享”“一键回应”为推手,下足“绣花功夫”做优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变“治理”为“智理”。

提升打造智能中枢,努力落实“一网统管”。“一网统管”在运行中的重点,在于汇聚城市运行相关数据资源,围绕打造“—件事”高效处置应用场景,推动实现“—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一体防风险”。以成都高新区搭建的共享单车综合智慧治理平台为例,平台在高新南区设置了13个监测点位,实时监测点位单车日常停放秩序,实时统计街面单车停放数量,动态监测“黑名单”车辆回流情况,自动识别街面单车乱停乱放行为,监测到点位爆仓数据则自动报警并生成调度任务,派送至单车企业运维人员,保证道路环境整洁有序。

目前成都市正在开发“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城市大脑信息系统,对接联通全市60余个行业部门273个生产和管理系统,市物联感知平台接入政法、公安、交通等领域感知设备226类近2200万个,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生命体运行感知监测反应处置机制。23个区(市)县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实现与市城运中心对接联通,支持100多项区(市)县应用场景构建,初步实现城市运行“一屏全观”。“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构建智慧蓉城运行中心三级体系,为应对城市运行风险、强化城市运行韧性、提升城市智慧治理和服务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十四五”期间,成都还将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等重点任务,推动智慧蓉城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双向赋能,构建形成互促互进、良性循环态势,助力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数据赋能平台,努力落实“一网通享”。成都市新津区通过建设“基层报表通”,整合160余张表单数据源,服务100余个报表场景,将“基层人工统数据”变为“部门智能提数据”,初步实现每周减少社区10个小时报表时间,切实减轻基层压力,基层工作人员不再当“表哥表姐”。目前,成都已建成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省级、区(市)县跨层级联通,日均交换数据资源3600万条;建成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政务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数据超过1.25亿条;搭建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支撑新经济企业打造了涵盖数字证书认证、企业内控智审等40余个落地应用场景,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

“十四五”期间,成都还将在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数据资源治理提质、数据资源开放应用等方面发力,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推进公共管理智慧化,努力落实“一网通办”。以天府新区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为例,运用“互联网+区块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申请人可上传电子材料,在线提交不动产登记申请。登记中心通过信息互通,在线受理申请人提交的电子材料并完成审核。申请登记最快仅需3分钟,实现“零材料、无纸化,零跑路、不见面,零等待、马上办”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跑多地、时间长等实际问题,极大缩短了登记耗时。成都打通了“城市大脑”与管理末梢的“神经”,初步构建形成市和区(市)县两级联动的城市运行指挥体系,打造的“蓉易享”“蓉易办”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0%以上“可全程网办”,平均跑动次数压缩到0.3次以下。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在经济管理智慧化、市场监管智慧化、社会管理智慧化、生态环保智慧化等领域发力。还将大力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围绕社区安全、社区治理等五大板块营建各类应用场景。

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努力落实“一键回应”。成都市成华区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启动全市首个“AI+12345”智能感知系统,助推网络理政智慧化,初步实现科学分类、自动签派、智能回复、预警监测等功能的升级改造,智能签收率100%、智能转派率85%、准确率达80%以上,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测辖区内各类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矛盾隐患、公共服务等诉求,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进行实时预警,为高效及时处置民生诉求提供数据支撑。

“十四五”期间,成都还将在惠企政策“一网直达”、政府信息“一网公开”、深化民生服务“在线可及”等领域发力。融合多种渠道,完善全市统一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建立完善成德眉资区域12345热线联动机制。

夯实基础优化政策培育多元主体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成都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智慧蓉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也面临着更高要求,开创成都数字治理发展新局面需要新举措。

一是大力夯实基础打牢数字治理底座。首先是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需加快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持续优化算力供给结构,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水平,使成都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数据枢纽。推进核心与前沿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成都需持续布局量子科技、6G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基础研发,不断强化成都在各赛道产业链的中心地位。推进特定机制的建立完善,借鉴上海经验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与数字贸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二是加快数字治理配套政策跟进出台。数字治理需要系统化、机制化与标准化的政策配套,形成高效迭代的制度化安排。上海近年来在数字治理规制配套领域开展诸多探索,2021年通过的《上海市数据条例》强调数据赋能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此外强化工业互联网资源整合的“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再提速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制出台,以具有确定性和时效性的政策支撑数字产业发展与数字治理水平提升。成都应充分学习借鉴上海经验,加快数字治理配套政策跟进出台。

三是持续推进数字治理参与主体多元。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海各有关部门尝试打通各部门数据、重构业务流程,将数字化带来的行政能级提升从便民业务拓展至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关注引导培育数字平台参与数字治理,平台可以自身发挥优势高效调动资源,为政府基层治理提供重要助力和有效补充。上海的探索,为成都建设一个可调动各方力量的数字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作者: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董事)

--> 2023-03-08 1 1 成都日报 c111644.html 1 智慧城市建设首当“以人为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