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梅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正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
国家对各地政府有针对性地投入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要求,如何突破同质化、形成创新,也成为政产学研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让投入了大量资金等社会资源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治理结构、服务模式的改进提升,更能促进城市更新发展,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活力,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值得重点探索的领域。
过去,对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实践更多集中在中下游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等,而对相关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的部分重视不够,主要涉及传感器、物联网终端设备等硬科技产业领域,存在技术相对落后等障碍。智慧城市建设要迈向数字化、数据化和数智化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发展新阶段,就必须建立在完善相关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之上。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引擎,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更是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重要场景。2022年6月,成都出台的《“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实现进入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的典范城市,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泛在智慧之都”等目标远景。
要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让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低碳城市、城市未来数字化发展结合,就必须将政府政策指导与科技创新研发、企业转型升级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链。
首先,要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政企合作和多方参与,共同探索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健康运营管理。其次,要将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或孤环形式的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组成的产业链串联起来,并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通过调整、优化产业链环节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第三,要围绕数字科技赋能城市建设与治理,着力打通产融资源,促进领域内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发展,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链图谱,聚焦智能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平台、智慧化应用场景等智慧蓉城建设项目需求,面向国内外定期发布,吸引在相关领域的优势企业,在参与成都的智慧化、数字化建设中,带动当地产业链强链补链,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形成集聚,推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言以蔽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息息相关。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是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领域,也是创新社会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