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15日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如何兼具国际范和烟火气

陶希东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压力,总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为此,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了旨在扩大消费的系列重大政策,并选择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举措各具特色。

成都,历来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如今又开启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在此过程中,成都以“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的功能定位为导向,准确理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核心要义、发展趋势和普遍规律,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建设国际范、烟火气相得益彰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

成都五大优势

准确理解全球视野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是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突出“国际范”的前提和基础。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紧紧把握这些共同趋势,并且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

虽然目前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没有统一的标准界定,但结合全球公认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迪拜等案例来看,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某个国家以经济繁荣的国际性大都市为依托而形成的全球性高级消费形态,发挥促动全球消费增长、配置全球消费资源、引领全球消费创新的核心功能,一般具有全球高度连通性、经济高度发达、居民总体收入高、消费品牌量多质优、地标性商圈能级极高、国际游客数量巨大、消费环境极度便利高效等特点趋势,以全球化的“消费场景或服务”和地方化的特有文化魅力,对世界消费者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占据全球消费市场的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全球能级和影响力。对标世界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点,成都业已建立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框架,为建设国际范和烟火气兼具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综合基础和独特优势:

具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国外品牌的汇聚地,更应该是本土化高端优质产品服务的制造设计和生产供给基地。成都制造业历史悠久、基础扎实,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已经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全国共41个)、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八,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10家。

具有国际交通链接优势。天府国际机场的正式通航,使成都成为国内拥有双国际机场的第三个城市,新开通国际和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43条,2022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3109.2万人次,全国第一;2022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突破5000列,链接境外100多个城市,这为国际人流物流的规模化、低成本、快速化进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具有消费品牌集聚和消费潜力优势。过去5年,成都累计吸引首店2500余家,居全国城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2022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6.5亿元,将很快步入少数几个万亿级消费城市之列。2023年春节,成都成为全国旅游的首要目的地城市,为拓展内生性消费创造了独特条件。随着GDP从2万亿元向3万亿元迈进和人民群众更加富裕,成都对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更加显现。

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政策优势。国家推动实施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必将为两座城市的消费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带来巨大利好,在竞合中更容易重塑更大规模、更高能级、更具活力、更具前景的消费市场。

具有生活导向的历史文化优势。成都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消费场景,使其成为一座休闲著称、生活导向、充满人性化的城市,尤其对年轻人群体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这是一张消费王牌,为建设更具烟火气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源头活水。

两条建设路径

除了注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共性规范建设外,成都还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独特的眼光,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重点围绕“强化国际范、根植烟火气”两个方面,集中火力,寻求突破。

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何强化国际范?

全方位、创新性发展国际旅游业,牢牢牵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牛鼻子”。每年吸引数千万国际游客,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2022年城市目的地100强指数》表明,除了迪拜和纽约,欧洲的巴黎、伦敦等城市仍然处于前10名目的地的地位。上海为配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举办面向全球的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每年发布《上海旅游投资推介指南》,搭建在线旅游招商平台,实施一批重大旅游工程,携手全球力量共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成都要紧抓全球旅游市场复苏的机会,创新国际旅游推介方式方法,做大做强旅游境外驿站,巩固并拓宽成都旅游国际媒体传播渠道,提升成都入境游关注度,切实转化境外潜在游客来蓉旅游;要把创新、智能旅游和高收入驱动的细分市场提上日程,增加豪华酒店供应和改善基础设施,以吸引国际游客和数字游民;要更多采用智慧城市方法,开创新型旅游元宇宙空间,以帮助增强用户体验、推动参与并为游客提供无障碍环境。

高标准、高规格打造有标识度、国际国内优质品牌高度集聚、多元化的全球性消费新地标。上海在不断更新改造南京东路、新天地、徐家汇商圈、淮海中路等传统商业地标、提升全球能级的同时,发挥浦东、虹桥两大区域品牌,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深入推进“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不断规划建设并推出包括东方体育中心、前滩太古里、上海博物馆东馆、东虹桥中心等一批业态多元、功能复合、主题鲜明、文化融合的消费新地标,全面释放全球消费活力。尽管成都已有春熙路、远洋太古里、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时代奥特莱斯、万象城等商业地标,但与世界著名的东京银座、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第五大道相比,在货品丰富度、品牌齐全度、高档优质度、地租价值、免税店、功能混合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从未来视角出发,始终树立不断更新、持续升级的理念,紧跟趋势、科学定位、创新运营、科技赋能、错位竞争,更高标准打造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商业地标。同时,努力打造富有高度复合功能、世界水准的全球演艺地标,提升文化演艺消费的占比。

做大做强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搭建“指尖上买全球、卖全球”的知名平台,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搭建网络新通道、注入新动能。这方面,上海不断深化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已认定示范园区16家,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跨境电商头部平台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支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等共建共享海外仓,持续提升面向海外的出口消费能力。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出口申报达1.52亿票,同比增长58%,申报总量居中国口岸第三位;出口总金额达389.10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2.8倍。

培育若干个具有全球效应、中国特点、成都特色的全球重大消费型运作平台,包括定期举办几个“叫得响、有影响”的国际重大赛事、民族文化节庆等。上海有每年一次的进博会、上海国际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全球性平台,都表现出强劲、综合的国际消费平台效应。相比较而言,成都在数量上不缺这样的平台,比如,2023年就有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体育舞蹈节、“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国际汽联方程式中国锦标赛等国内外60多个重大体育赛事,重点是要有所选择、有所聚焦,培育一些国字头、世界性、消费效应显著的定期运作平台,做出品牌、做出影响,提高城市美誉度。

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何根植烟火气?

围绕人的吃穿住行、游购休闲等,打好“乐活之城”“幸福之城”这一王牌,展示成都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以特有的“烟火气”不断增强成都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尤其是持续增强对境内外年轻人群体的吸引力和黏性,是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根”与“魂”,是真正无人替代的软实力所在,需要全方位设计、精致化展示、高品质运作。

立法先行。结合城市精品街区、中小型商圈、特色步行街等建设,依法有序推行商家规模化、高品质“外摆位”经营。政府和商家协同努力,在特定街区、特定时期内推行整体设计、干净整洁、安全有序、文明祥和、富有特色的外摆位经营,这是提升城市烟火气、拉动消费的有效之举,但要避免无序化、低品质和扰民等问题。

场景营造。以生活场景营造为引领,推动高品质城市更新运动,深度挖掘并激活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内在魅力。在认真总结文殊坊、宽窄巷子、天祥街、大川巷等经典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将成都近年来开展的“消费场景营造”与城市更新运动深度融合,精心规划设计,做好场景营造这篇大文章,让成都的每一处老旧空间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给国内外游客提供更接地气、更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活体验与惊喜。

(作者: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 2023-03-15 陶希东 1 1 成都日报 c111910.html 1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如何兼具国际范和烟火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