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16日

回眸,难忘哪一部?

《丝路花雨》剧照

回眸新中国民族舞剧的历史与发展,大致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是民族舞剧在探索发展时期的“洋为中用”走向民族化自主创作新时期。1957年创排的《宝莲灯》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对当时中国舞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开拓意义。说起《宝莲灯》,自然让人想起三圣母的扮演者赵青。赵青富有戏剧激情的创造性表演令人荡气回肠,这也得益于父亲、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的言传身教。《宝莲灯》开创了民族舞剧的历史,它巧妙创立了舞剧新的戏剧结构模式,“在群舞中交代背景,在双人舞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成了后来中国舞剧纷纷效法的戏剧结构模式。

1979年5月23日,有一部至今看来依旧迷人的作品在西北大漠诞生了,它就是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编创者们从敦煌莫高窟的2000多尊彩塑、4万多平方米壁画中寻找灵感,将一个个孤立静止的画面,编织成一个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一幅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丝路漫漫,驼铃悠扬,气势恢宏的“千手观音”,婀娜多姿的“波斯舞”,风情万种的“反弹琵琶”,绚丽夺目的“敦煌壁画”……《丝路花雨》首演至今共有4个版本,走遍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00余场(次),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2004年10月,《丝路花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以《丝路花雨》为肇始,到本世纪初,民族舞剧迈向“多点开花”的成熟创作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民族舞剧创作迈入“全面井喷”的高速发展时期,呈现多舞种合一、多样化并存、个性化彰显等特点,无论在创作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高度。如《孔子》(2013年)、《沙湾往事》(2014年)、《昭君》(2016年)、《杜甫》(2016年)、《花木兰》(2017年)、《天路》(2018年)、《骑兵》(2019年)、《永不消逝的电波》(2019年)、《五星出东方》(2021年)等,它们从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被观众认可和喜爱。伴随这些代表中国风范的舞剧作品的推出,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者,唐诗逸、朱洁静、王佳俊、黎星、谢欣等,他们的成名除了具备过硬的表演功底外,更多精彩而风格迥异的剧目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施展空间。

新中国舞蹈事业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历程,有自己的印记与历史沉淀,有很多历史性的瞬间。民族舞剧在继承与现代性转型中不断重构,在波澜壮阔的世界格局和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互动中,走出了一条中国舞蹈之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蕙茹

图据剧照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3-16 1 1 成都日报 c111984.html 1 回眸,难忘哪一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