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16日

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成为一种刚需

记者:当前舞台上涌现了《五星出东方》《永不消逝的电波》《红楼梦》《花木兰》等一批票房火爆,引起广泛社会影响的民族舞剧作品,为何这些民族舞剧,会掀起新一波的关注热潮?

樊明君:实际上民族舞剧的热潮是一波接一波,且持续而恒久的,优秀民族舞剧多年来票房一直火爆、社会影响不断提升,由《五星出东方》所引发的,只是又一波关注热潮而已。近年来,以《永不消逝的电波》《花木兰》为代表的民族舞剧数次莅临蓉城商演都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观赏热情。同时,广州的舞剧《醒·狮》和成都的舞剧《努力餐》在全国各地所开展的巡演活动,也是广受欢迎,票房大卖。

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评选中,民族舞剧历来都是“皇冠上的明珠”,比如第十四届至第十七届这四届中国文华大奖评选中,就先后有《红高粱》《铁道游击队》《粉墨春秋》《沙湾往事》《八女投江》《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五星出东方》《骑兵》等11部民族舞剧获得文华大奖。殊为难得的是这些获奖舞剧和《醒·狮》《杜甫》《朱鹮》《努力餐》等近年集中涌现出来的舞剧精品,不但代表了当前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而且也都在演出市场上获得观众认可。

纵观近年来活跃在舞台上的这些民族舞剧,内容上既有《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等文化遗产承载的中国故事,也有《铁道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红色与革命历史题材;形式上则更加突出独特的东方审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舞蹈技艺创新。当这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在舞台上活了起来,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注入更多鲜活的同时,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这是民族舞剧频频破圈的主要原因。

记者:这些优秀的中国民族舞剧在讲好中国故事和传统文化方面,展现出了哪些不同以往的格局和突破?

樊明君:舞有情感人、舞有技惊人、舞有爱动人、舞有思想则启迪人。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民族舞剧,艺术而审美地讲述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是民族舞剧在题材内容选择、主题表达升华等方面一以贯之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民族舞剧在表现中华民族丰富精神世界和时代价值方面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则是不同以往的新格局和新突破,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民族舞剧选择讲述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的中国故事。最近几年在创作中引起广泛社会影响并产生积极社会效应的舞剧题材类型,首推红色题材舞剧,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成了一种“刚需”。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骑兵》《天路》等。这一系列舞剧都取材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英雄事迹,表达了中国人历史观与文化精神。成都出品的舞剧《努力餐》以革命烈士车耀先为人物原型,讲述我党地下工作者以成都“努力餐”楼为掩护与敌人周旋、捍卫信仰、开展情报斗争,生长出了一个具有巨大情怀的革命故事。剧中波诡云谲的变脸独舞,炽热浪漫的双人情舞,斗智斗勇的三人“盲”舞和不畏牺牲的屋顶“偷”舞等都被赋予了浓郁的巴蜀特色。举例来说,中共地下情报员“亮嗓子”,对外身份是努力餐楼里一名表演变脸的演员,演出进程中为点明其复杂多变的身份、表现其浑身是胆的不凡身手,那段舞蹈化的变脸独舞,在舞蹈中变脸、在变脸时舞蹈,以舞言志,以技惊人,地下情报工作者的艰难处境和不屈意志跃然眼前。

第二,充分挖掘凝聚着中国人生命经验与精神密码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去年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民族舞剧《五星出东方》,创意来自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通过对历史的瑰丽想象和轻盈表现,将人与人之间的命运与共、携手互助升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因登上兔年央视春晚再度深入千家万户。舞剧《醒·狮》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把岭南舞狮、武术南拳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与民族舞有机融合,以“醒”为神,以“狮”为形,刚柔并济,大开大合。

第三,舞剧主创团队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融媒体手段,和观众情感交流,激发当代观众的文化认同潜力。比如《五星出东方》中的“锦绣”;《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渔光曲”,《只此青绿》中的“青绿腰”等独具审美意蕴的舞剧精髓,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大火,通过现代传播力量的加持,迅速形成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叠加、提升了舞剧在当代年轻观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记者:成都创作的舞剧《努力餐》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成都艺术工作者如何创作出更多扎根本土、关照历史、当代审美、视角独特的民族舞剧,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樊明君: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舞剧《努力餐》不仅在成都的数轮演出均保持超高热度,而且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50多场巡演,也是从春夏热闹到秋冬。在舞剧《努力餐》拿奖之后,剧院去年下半年适时启动了舞剧《大熊猫》创排工作,组建了一个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策划、制作、监制陈飞华担任艺术指导的国内顶尖主创团队,旨在通过大熊猫这一世界文化IP和民族舞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从情感维度上讲好、讲深“成都故事”,增强“成都印记”,多维度传播成都声音,为成都“三城三都”建设助力。预计将于今年6月在成都首演的舞剧《大熊猫》,已成为观众的又一个“文化期待”。

艺无止境,精益求精,民族舞剧方兴未艾,希望本土的舞剧创作者和舞蹈艺术家们,深耕巴蜀文化沃土,将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与现代传播手段、节目形态相融合,不断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时代价值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世界的民族舞剧精品,持续引领民族舞剧热潮。

(樊明君:编剧、剧评家,四川省川剧院创编室主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蕙茹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3-16 1 1 成都日报 c111985.html 1 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成为一种刚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