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教育资源不均、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崇州市去年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学位分配与师资分布,以怀远片区小学校校点布局调整为“引擎”,撬动当地教育“提质扩容”的发展之变:将怀远小学、何家中心小学、西山小学三所小学整合为怀远小学教育集团,以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怀远小学为核心学校,原来的何家中心小学成为怀远小学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西山小学电影学校变为怀远小学西山校区,作为该校六年级教学点。
优质、均衡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崇州市教育局聚焦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的聚合优势,以农村校点布局调整为切口,以“名校+”一校三区集团化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空心学校”、乡镇学校、生源萎缩小规模学校的撤并整合,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重塑崇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
————— 变革 —————
一场民生与民心的“双向奔赴”
从2021年的方案落地到2022年的具体实施,一所学校的集团化发展背后是当地各个行政部门的群策群力。在一场场新生入学政策宣讲会、新生家长会、学区改制家长通气会中,都有崇州市教育局、怀远镇党委政府、怀远镇各个社区负责人的身影。解民忧、稳民心、强信心,在怀远小学集团化发展进程中,崇州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崇州市教育局、怀远镇党委政府的牵头引领,怀远镇三所学校的有效执行,合力将怀远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春风吹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崇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三所学校的行政人员、教师编制进行合理调配,同时发挥怀远小学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行名师结对、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提高一校三区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为了更加方便西山校区学生的出行安全,在学校、当地社区与交通部门的协调下,当地还为学生及家长开通了2元西山校区公交专线等,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这项牵涉到每个怀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平稳推进,广受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这,不仅是当地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崇州市以高品质办学提升当地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是一场民生与民心的“双向奔赴”。
————— 进程 —————
教育均衡的发展之“变”
集团化办学是将闲置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整体“盘活”三所学校的办学资源,有效激活该片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力”。从一校三区集团化发展出发,两所合并学校的功能布局规划也完成了“角色蜕变”: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的何家中心小学,校园里建起了烹饪基地以及水果、蔬菜、农作物种植基地,一间间原本空置的教室变为藤编坊、木工坊、长安汽车工作坊等,每逢周二、周四,校园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为学校增添了一丝“烟火气”,学生挽起裤腿走进田间劳作的场景随处可见,校园内多了师生们的欢声笑语。
西山校区作为学校的六年级毕业班教学实践基地及小升初衔接教育基地,其功能布局调整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校区实施封闭管理,功能教室迎来了“全面升级”,教学综合楼“变身”宿舍楼,校区功能化升级带来的是教育资源更加合理的分布。西山校区不仅解决了校区闲置的问题,同时也释放了怀远小学本部超规模办学压力,让“大班额”、功能性教室占用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成效 —————
集团化办学带来的课程“升级”
近年来,怀远小学围绕“溢书香以致远、因兼善而抒怀”的办学理念,以“非遗传承促特色、科技创新显亮点”为办学特色,全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以怀远小学为“驱动”,集团学校从顶层设计、师资力量、课程构建等方面对一校三区集团化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布局:统一办学模式、理念,教师共享、课程共建,最大化利用怀远小学原有的名校效应,全面提高怀远片区的办学活力,均衡学位分配,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行名师结对、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提高一校三区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教师资料,全局调配;深入挖掘怀远镇当地民俗文化,探索丰富多彩的礼源、博源、力源、艺源“四源”课程体系,培育“身体好、会学习、有特长、能自立”的新时代少年,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
作为怀远小学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怀远小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最早的汉源书画院,是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踏上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怀远小学集团学校秉承“全面+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文化和办学特色融入校园的每一处校园风景、每一个活动场地、每一个特色课程,让每一位怀远学子在“百年传承、守正创新”的文化滋养中走向更远的远方。谢函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