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17日

可高山流水,亦可炸裂燥燃

“六指琴魔”墨韵 用古筝拨动世界

墨韵 成都人,原名陈一如,一位粉丝量超过200万的B站知名古筝up主,因其娴熟的技术、炸裂的手速被粉丝称为“六指琴魔”,演奏视频被称为B站“镇站之宝”。youtube粉丝10w+;100个投稿视频,总播放量超1亿。

2021年常州·抖音国风大典

2022年·上海“大话西游”手游巅峰赛演出现场

B站百大UP主颁奖现场

国风音乐演奏传统戏曲

中国民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乐历史悠久,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间便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还涌现了师涓、师旷等著名琴家。中国民乐演奏形式丰富多样,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乐、宋代的细乐、清乐……都属于民乐范畴。

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古老民乐跨越时空,遇到了现代一群年轻人,他们用前卫的理念为传统民乐注入了潮流活力,将传统民乐与世界流行音乐融合,用新锐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产生共鸣,打破了传统乐器在人们心中限于“婚丧嫁娶”的刻板印象,让许多人知道了原来传统乐器也有活泼与潮流的一面。

铁打的文化内核,百变的个性追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跨领域融合中推陈出新,让年轻人在一次次“圆梦”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今天,本报记者专访多年来致力于探索民乐创新、传播中国民乐文化的古筝达人——墨韵,看她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唤醒民乐的古老声音,让中国民乐融入新时代,拥抱全世界。

开端

B站百万UP主原是“野生派”

让人惊讶的是,墨韵并非科班出身。

“我是属于野生派的。”墨韵笑着说。接受采访的时候,墨韵戴着轻薄的面纱,穿着一身轻纱汉服,款款走来,裙裾飘飘,就像从古画中走出的仕女一般,恬静又温柔。坐在古筝前,墨韵将双手缓缓放在琴弦上,悠扬的旋律从她的指尖流淌,让人仿佛置身于空灵的山谷,又乘风于彩云之巅。

6岁时,墨韵开始接触古筝。“我妈妈特别喜欢钢琴,所以最开始希望我学习西洋乐器。”但后来,妈妈认为“学习传统乐器会不会有助于女儿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呢?”经过深思熟虑,妈妈让她学习古筝。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弹拨乐器。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在很多人心中,一直以来古筝都可谓是古代佳人的“标配”。“还记得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紫薇用古筝弹了一首《梦里》,特别好听!”就在那时,《梦里》优美的旋律在墨韵心中埋下了一颗古筝的种子,这首乐曲也成了她的古筝启蒙曲之一。

回忆起与古筝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墨韵至今印象深刻。“不同于现在有缩小版的乐器专门给小朋友学习,那时候我们学习的古筝是正常大小。”体型大,是墨韵对古筝的最初印象,“记得那时我的手完全张开,都还够不到一个八度。”但是,当墨韵第一次弹拨琴弦时,从指尖泻出的优美旋律瞬间吸引了她,让她对古筝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古筝弹出的每一个音都是好听的。”

和练习其他乐器的孩子一样,学琴之路必然与辛苦相伴。墨韵在结束每天的学业后,都会练习两三个小时的古筝,还会在寒暑假期间参加各类集训。学习古筝需要带甲套,但墨韵的手指依然每天几乎都是红肿的,有些地方还因为被磨破了皮而出血。但即使如此,她也没有生出过放弃的想法。“虽然练习的时候感到很累,很枯燥,但现在回过头看,我很感谢那段练琴岁月。”墨韵说,如果不是小时候打下的扎实基础,就不会有现在的技术水平。

2011年,墨韵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苦练古筝10余年,通过专业10级考试,为什么不选择专业音乐院校?“除了古筝外,我还有另外一个梦想。”因为从小热爱传统文化,所以“我一直渴望去国外教中文,把中国的好东西传播给外国人,所以我坚定地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后来读研究生,墨韵依旧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

破局

古筝+二次元,炸燃了!

虽然没有去专业音乐学院深造,但在大学期间,无论学业压力再大,墨韵依旧坚持每天练琴。

“那时候我很爱玩百度贴吧,贴吧里有很多前辈会发一些自制的古筝伴奏视频,这些视频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用古筝弹奏流行歌曲是墨韵从来没有想过的事,“非常有新意,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此后,墨韵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将古筝与潮流结合起来呢?”

生活中,墨韵是一位忠实的“二次元”粉丝。有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典雅的古筝去弹奏‘炸燃’的二次元歌曲会有怎样的效果?”一边思考,墨韵一边蠢蠢欲动。

2014年7月,墨韵翻奏了网络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的歌曲《千本樱》,并将视频上传到了B站。“其实当时就是随便拍拍,拍摄的手法、设备都很一般。”但就是这么“一般”的视频,让墨韵在极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视频中,她的手速令人震惊,演奏效果让人热血沸腾,网友纷纷留言称她为“大神”。截至目前,《千本樱》视频在B站播放量高达5742万,收藏量达182万,留言量超过56万。

那时的墨韵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火了,她仍然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练琴,当她时隔几个月再次登录自己的账号时,“简直惊呆了!没想到可以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

墨韵说,最初的时候,她只是用古筝将曲子的旋律弹奏出来,“但总是觉得差点儿意思。”于是,墨韵将点指、摇指等古筝技法融入其中,同时也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在结构和配器上也做了相应调整,让它在音域、音色上的表现更加出色。

获得第一波成功后,墨韵反而放慢了步调,没有急着推出下一个视频。“看到那么多人喜欢我,突然感到肩上有了一种责任感。”墨韵说,她希望带给粉丝的作品都是经过长时间打磨的精品。“曾经为了练习一个作品,我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弹了16个小时,真的很累,但想到那些等待着我作品的观众,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5年4月,经过10个月的沉淀,墨韵推出了她的第二个代表性作品——筝鼓和鸣版《权御天下》。作品一经发布,迅速登顶,一晚上11万的点击量创下了B站纪录。截至目前,《权御天下》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此后,墨韵接连推出了多个制作精良的作品,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作品都带着强烈的“墨韵风格”——典雅又炸裂,这也逐步成为墨韵的一大标签——古筝不再只是高山流水,而是可以又燥又燃。

虽然已经赢得了许多赞誉和认可,但墨韵始终保持着清醒。“在一些细节上,我和专业的表演艺术家相比肯定还是有一定差距。”墨韵时刻正视这种差距,并坚定信奉“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可能专业艺术家练习一首曲子需要耗费几个小时,但我想要弹到和他们差不多的水平则可能需要数十倍的时间,我愿意付出。”

目前,墨韵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更新频率。“2020年从美国回到成都后,有了一支成熟的团队,现在基本保持着月更的频率。”墨韵说,“可能这个时间间隔比较长,但只有这样,我才有时间去尝试新的东西,找到关于古筝的更多可能性。”

未来

让中国传统民乐走向世界

本科毕业后,墨韵前往美国,继续在对外汉语专业的领域深造。读研期间,墨韵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类晚会,当然,每一次墨韵的出现无一例外都有古筝陪伴。墨韵发现,古筝这一传统的中国乐器,对于外国人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一次,墨韵在西雅图参加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为当地的小朋友弹奏了一曲古筝。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围在墨韵周围问:“这是什么乐器?为什么它发出的声音这么好听?”墨韵说,那一刻,孩子们眼中的惊艳触及了她的内心深处,她突然意识到,“他们对不熟悉的乐器有着这么强的好奇心!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音乐如此美妙,应该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

墨韵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从她对古筝的态度可以窥见一二。“传统文化是经过了数千年积淀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能够在其中找到强烈的共鸣感。作为年轻一代,今天的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更多样的世界,在了解世界多样化的音乐后,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将世界的流行和本土的传统进行恰当融合。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民乐的音色、内核是不能被抛弃的。”

2018年,本已在西雅图有了一份稳定工作的墨韵,选择回到了故乡——成都。“看了世界后,还是想回到成都。那时,我的B站账号已经有了一些粉丝基础,所以想把爱好变成事业,继续探索如何让传统民乐与潮流文化碰撞出更多奇妙的火花。”

回到成都后,墨韵加入了安得音乐,遇到了一群以传播中华传统音乐为己任的“同道中人”。近年来,墨韵频繁参加《国乐大典》、河南卫视中秋晚会等各类传统文化传播活动,每一次亮相,都会引发一阵关注热潮。“传统民乐也可以很潮的。”有不少年轻人认为,传统民乐曲高和寡、古旧乏味,“但我从不这样认为。对于音色独特、个性极强的民族乐器而言,与节奏固定、和弦要求高的流行歌曲融合确实有难度,但创作者和演奏者应该勇于去挑战突破边界,探索更多新的表现方式。”

墨韵认为,传统指的是民乐所承载的文化内核,“但如何表现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年轻人用怎样的方式去讲好传统故事,需要年轻人去深入思考,去决定。”对于未来,墨韵有着清晰的规划。“接下来我想尝试拍摄一些古筝的纪实性短片,带大家了解古筝和古筝文化。另外,我也会坚持挖掘古筝更多的可能性,传承和创新将会是我音乐道路上永远的关键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2023-03-17 吴雅婷 可高山流水,亦可炸裂燥燃 1 1 成都日报 c112053.html 1 “六指琴魔”墨韵 用古筝拨动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