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明
“三八食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成都,名气很大,发生了很多事。
三八食堂的具体位置在成都一环路北一段和通锦路交会的丁字路口,位于我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上。那时的一环路还没有经历拓宽、改造,双向两车道,人车混行。
我和中学同学放学后,常常在操场上踢足球,分成两队,9人制、7人制都来。奖惩非常单纯、直白,哪个队输了,就凑钱,第二天早上请赢队吃三八食堂的鲜肉包子。
记忆中的三八食堂,经理、厨师、服务员,清一色阿姨。食堂的鲜肉包子远近闻名,用同学小金的话来形容,丰满、白净、色香味形俱佳。蒸笼揭开,白雾上升,香气袭人,咬下去,一口见馅,满嘴油,连咬多口,口口见馅。话说现在而今不少店铺的肉包子,馅很“袖珍”,咬一口,难见馅,再咬一口,咬过了,像咬在棉花上,不香。三八食堂的鲜肉包子9分钱1个;也有素菜包子,7分1个,均是抢手货。
当时三八食堂在周边铁路新村、新二村、沙湾一带是一个比较大的堂子,300多平方米可以摆20多桌,皆是古色古香的木桌木凳,非常结实。方圆几公里街坊百姓有红白喜事,首选到三八食堂包席,“经济席”每桌10元,“高档席”每桌15元,“豪华席”每桌20元。
我的数学老师系下乡回城知青,也是大龄青年,1981年春节他结婚就在三八食堂包席。我和一帮同学跑去凑热闹,在三八食堂窜进窜出。桌上有全兴酒、阿诗玛、红塔山香烟,不管会不会喝酒、吸烟,我们都装腔作势呷上一口、叼上一支,扮成熟。16菜一汤陆续端上来,在方桌上叠床架屋,计有:红油鸡块、大刀白肉、风干牛肉、卤鸭子、菊花鱼、锅巴肉片、京酱肉丝、蒜薹腊肉、东坡肘子、白果炖鸡等……我和同学大快朵颐,席间,我向上菜的阿姨打听,答曰“是15元一桌的‘高档席’”。这里有一个参照:三八食堂菜谱上的“咸烧白”,3角钱1份,盘子里有10片还算大的五花肉;我的老师们,年轻一点的,月工资39元,资深一些的,月工资49元。
不知不觉中,三八食堂的影响在放大,名气在上升,逐渐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接头地点。同学死党相约周日骑车游新都桂湖,会这样说:“星期天早上7点半,三八食堂门口集中哈,记得提前给自行车打足气哦!”男女朋友约会,通常是如此这般:“星期六晚上八点,三八食堂门口,不见不散,然后去草堂影剧院看《流浪者》……”
曾经在这里发生了一起未遂的“约架”事件!当时班上一个男生和西北河对岸一所中学的一个男生,在河里游泳时发生口角,双方煞有介事地进行了口头“约架”,相约第二天下午放学后,4点半在三八食堂门口“比试”。4点半到了,双方浩浩荡荡,各来了十多名同学,有的头戴流行的绿色军帽,有的手持皮带、弹崩子(弹弓),大有事态一触即发的感觉。这时,三八食堂走出两位服务员阿姨,站在我们两支队伍中间,一边用身躯隔开我们,一边吆喝:“死娃娃,你们爸妈喊你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打架的,打伤了,你们要赔汤药费的哈!先把汤药费拿出来看一下,拿不出就休息哈!”两支队伍都一怔,又一愣。这时,三八食堂女经理闻风而出,使用祈使句说道:“把手里的东西都放下!进来洗手!我请你们吃鲜肉包子,一人2个,再送你们每人吃5个‘盅盅嘴’……不乖的不吃!……”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场“群体事件”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三八食堂旁边,常年有一个卖“盅盅嘴”的小摊、一个卖麻辣大头菜的小摊,还有一家娃娃书店。“盅盅嘴”是“盅盅枣”的口语变调,其实它的学名叫“南酸枣”,分大小,金黄、剔透、大个的,味道甜,化渣,2分钱1个,颜色古板、生硬、小个的,1分钱1个。“麻辣大头菜”论“片”卖,1分钱1片,除了麻、辣,还有点回甜。我们有时也去“娃娃书店”看“娃娃书”(连环画),“娃娃书店”面积十余平方米,四壁墙上贴的都是“娃娃书”的封面,地面摆了20多个小凳,一对老年夫妻在经营,“新娃娃书”是1分钱1本,“老娃娃书”2分钱1本。我上中学之前,在这家“娃娃书店”的小凳上度过了很多闲暇时光。
三八食堂的隔壁是著名的“沙湾浴池”,每晚营业至11点,星期六晚上延迟到12点。那时居民家里基本没有洗浴设施,所以公共浴池生意兴旺。我和同学踢完足球,夏天的话往往会到沙湾河或者西北河游泳,冬天有时就到“沙湾浴池”洗澡。在门口售票处买了浴票,进了浴池门厅,往左是“大池”,5分钱1张票,往右是“盆池”,俗称“小池”,即一人一个浴盆,1角钱1张票。“大池”和“盆池”都有免费淋浴。我们常去的是大池,除了价格便宜,还可以在约20米长的大池中“自由泳”或“蛙泳”,激起的水花常常引得大人们的呵斥。我的同学小金,有一次买了“大池”票,却想混进“盆池”,被验票的眼镜大叔揪住,小金摆悬龙门阵,最后居然和眼镜大叔摆成远亲,最后达到自由出入“盆池”的效果。
一环路在1986年拓宽扩建之后,“三八食堂”功成身退,消失了,“沙湾浴池”“盅盅嘴”“麻辣大头菜”“娃娃书店”也消失了。道路往两旁扩了二三十米,种上了桉树、柏树、榕树、紫薇、夹竹桃,建起了隔离绿化带。旁边修起了有阳台的七层公寓,公寓的临街层,新开了一家邮政所、一家储蓄所。我也因为拆迁离开了这个片区。
不久前我忽然发现,“有阳台的七层公寓”也不见了,拔地而起的是崭新的“现代艺术城”楼群。距原“三八食堂”“遗址”最近处,是“泰可隆曼谷咖啡”“齿印象口腔美学”“魔杰客魔术文创”……真是沧海桑田!